春季防护
嗨,大家好
立春已过,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各种致病细菌都处于活跃状态
很多疾病容易在此时“苏醒”
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
防护措施你做好了吗?
流行性感冒
春季是流感易发的季节,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在抵抗力较弱的情况下,更加容易被流感盯上。
这样预防:
1.清洗鼻子
春季特别容易出现感冒问题,当鼻黏膜的抵抗力下降之后,病毒就会从鼻子进入内部,诱发感冒。而感冒则是寄居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引起的,平日里经常清洗鼻子,能够赶走鼻腔内寄居的病毒,对于预防感冒有不错的效果。
2.少去不通风的场所
感冒疾病很容易通过呼吸道感染,在不通风的场所,感冒病毒传播非常快。
3.补充营养
想要预防感冒,需要为身体补充营养物质,比如说维生素C、蛋白质,有助身体提高抵抗力。
4.外出戴口罩
呼吸道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而飞沫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5.更加注意卫生
禁止脏手触碰脸、口部位,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回家后注意洗手、消毒,家庭卫生勤打扫等。
春季过敏
春暖花开,空气中花粉、柳絮等悬浮物增多,蛰伏的昆虫亦开始活动,而人们室外活动的时间增多,自然过敏发生的几率也会升高。另外,春天气温升高,天气潮湿,螨虫、霉菌等迅速繁殖,换季衣被上也隐藏着大量的螨虫,这些都是过敏的源头。
常见过敏原:吸入性、食物性、接触性。
吸入性的如花粉、杨絮、柳絮、冷空气、尘螨、猫毛、狗毛等动物皮毛等,这些通过鼻子吸入引起过敏反应。
食物性的如鱼类、虾、蟹、鸡蛋、大豆、芒果、红酒、坚果等。
接触性的如皮革、洗洁精、染发剂、化妆品、手表等,通过接触皮肤引起过敏反应。
这样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
过敏体质的人群应仔细观察自己可能对什么东西过敏,避免接触。如对猫毛、狗毛过敏的人,家里不要养宠物,花粉过敏的人春天踏青时穿长袖、戴口罩,家里加强通风,床单、布艺沙发经常换洗,避免螨虫滋生。
2.脱敏治疗
让患者接触较小剂量的过敏原开始,慢慢增加,让患者逐渐耐受,减少对某些过敏原的过敏反应,对部分患者效果良好,同时存在一定风险。
3.增强体质
首先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熬夜,适当体育锻炼。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好发于1岁到4岁的宝宝,典型症状是发热、咽痛、流涕、咳嗽、食欲不振等,一般发热1-2天后在患儿的口腔、手、足、臀部会出现米粒或黄豆样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这样预防:
1.勤消毒,勤洗手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2.接种疫苗
6月龄~5岁儿童,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手足口病。
红眼病
春天肝气旺盛,波动较大,因此眼病患者也多了起来,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红眼病。
红眼病发生时有明显的特征,眼红和眼分泌物增多。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红眼病,眼分泌物多呈黏脓状,如果是病毒感染引发的红眼病,眼分泌物多呈水状。
这样预防:
注意卫生和隔离。
不要与红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清洁用具,多用流水洗脸。
春季皮炎
春天柳絮飞扬,加上春季风大,空气湿度小,痒痒也跟着向各位“报到”,春季皮炎也容易发作。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还有些女性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
这样预防:
1.少吃容易过敏的食物
少吃容易造成皮肤过敏的虾蟹等,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2.别用劣质化妆品
换化妆品、护肤品先在胳膊上试试是否过敏。洗澡别太勤,尤其干性皮肤者,还要戒烟酒。
3.做好防晒
避免直接暴晒于太阳下,最好戴帽子或者围丝巾。出门最好戴口罩,以免柳絮接触脸部皮肤,引起瘙痒。
肛肠疾病
肛肠疾病以春季发病为多。刚过去的冬天,寒冷季节人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阳气闭存于体内,加上人们习惯冬季进补,饮食又以烧烤、涮品为多,致使肠胃内热蕴积。至春季,阳气外发,积热涌动下注肛肠,易发生大便秘结。
这样预防:
1.早晨起来喝杯白开水
秋冬季节,人们吃得好、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少,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常出现上火症状,这时喝点凉开白都有很好的清除体内积热作用。
2.少吃辛辣及热性食品
多吃些白菜、春笋、韭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
3.多走走,多活动
春季气温也更适宜户外活动了,不要久坐在室内,出去散散步、打打球,让肠道更好蠕动。
60岁的王大娘,多年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年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四周前,王大娘突然出现眼睛疼痛,伴随发红、畏光、流泪等症状,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确诊为眼部带状疱疹,如不及时处理有失明的风险。
春季高发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由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疱疹,容易侵犯肋间神经,腰肋部比较常见。
当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头部三叉神经,就会引起眼部带状疱疹,出现角膜溃疡、视力下降等情况,严重者则会失明。
如果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还可导致耳部带状疱疹。更严重的会长满全身,甚至引起脏器损害,导致死亡。
春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而早起的带状疱疹又容易误诊误治,所以免疫力低的人群一定要引起注意,切勿大意。
3大注意事项①典型症状:针刺样痛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发病前驱期的一大特征。
疼痛的特点:针刺样痛,有间歇感、抽搐感,程度可由轻微到剧烈不等。
带状疱疹会引起皮肤感觉异常,如瘙痒、灼痛、疼痛、刺痛等,部分患者还伴随发热、恶心、头痛等症状。
而后皮肤出现潮红斑,继而出现丘疹,再迅速变为水疱。
发展迅速,一般1~2天后就出现集簇性的疱疹,呈带状分布。
②常见位置:前胸、后背
带状疱疹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常见于前胸和后背,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③特别注意:皮肤症状
3~4天后水疱破溃,此时最易合并皮肤感染。
如无继发皮肤感染,一般7~10天后水疱开始结痂愈合,此后患者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
因此,建议带状疱疹患者应隔离至水疱结痂后(即7~10天后),再重返学校或工作岗位。
3类高危人群带状疱疹是一种和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的疾病。临床上,以下三类人最容易患上带状疱疹:
①老年人
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的发病和年龄明显成正比。老年人气血亏虚,容易使外邪入侵。
②亚健康患者
工作紧张、精神压力长期较大、情绪经常低落、长期熬夜的人,也要警惕带状疱疹。
③其他
患有肿瘤、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等免疫制剂药物的患者,也易发生该病。
作为高发人群的免疫性疾病患者,春季要尤其警惕带状疱疹。
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感染的特殊性,当这类疾病的患者感觉皮肤有针刺样、刀割样或闪电样疼痛,特别是有间歇感、抽搐感的疼痛,或出现水疱时,要尽快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