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新认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损伤关节,有手指、脚趾僵硬、关节肿胀疼痛等,更严重的是还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及感染的可能性。
虽然,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可以减少炎症发生的方式控制病情发展。但是对很多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病情恶化。大约有40%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仍无法很好地缓解病情。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现行治疗方案下即使能得到很好控制,但是,因为滑膜细胞一直在损伤机体组织,长期炎症对骨骼的损伤是无法医治的。目前,还没有针对滑膜细胞防止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科学家年在《科学转化医学(SciTranslMed.)》发表题为“靶向磷酸酶依赖性蛋白多糖开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Targetingphosphatase-dependentproteoglycanswitchforrheumatoidarthritistherapy)”的文章,介绍了他们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他们发现一个不会产生免疫抑制、全新的药物靶点,可作用于直接造成关节软骨受损的细胞。
在关节有一种纤维状滑膜细胞,正常情况下,这种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为关节提供润滑液。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时,这种纤维状滑膜细胞开始移动,入侵周围软组织,分泌破坏软组织及骨骼的酶。他们发现σ酪氨酸磷酸(RPTPσ)受体蛋白酶可以抑制纤维状滑膜细胞的移动。通常情况下,RPTPσ与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相互作用,不具有活性。如果RPTPσ脱离蛋白聚糖,将减弱纤维状滑膜细胞对关节软组织的伤害。通过激活RPTPσ,将有可能抑制滑膜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上的转移和入侵。
他们在细胞外合成大量小片段RPTPσ’s作为分子诱饵,与蛋白聚糖相互作用,占据RPTPσ结合位点,使其达到饱和以不再结合多余的RPTPσ。通过对临床前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观察,发现分子诱饵可减轻病症。
他们的研究提示我们有可能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利用甲氨蝶呤,肿瘤坏死因子,同时利用生物技术实现滑膜细胞靶向治疗,从多个方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而根治由炎症造成的关节肿胀,软组织及骨骼损伤。
北美医学教育基金会(北京爱博思医疗科技)
项目负责人:赵经理
-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