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ldquo福音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把类风湿关节炎称为“不死的癌症”。“不死的癌症”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医治不好的终身疾病,虽然不会直接致死,但长期的疼痛对于病人来说也是莫大的折磨,使患者丧失生活信心。这一类疾病是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炎性滑膜炎为主。其实风湿免疫疾病里还有许多受疼痛长期折磨的疾病,如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未分化关节炎等。

临床症状

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

(1)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关节受累的表现①多关节受累呈对称性多关节炎(常≥5个关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其他还可有肘、肩、颈椎、髋、膝关节等。②关节畸形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钮扣花样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跖趾关节半脱位、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可有正中神经/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跗管综合征,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Baker囊肿),颈椎受累(第2、3颈椎多见)可有颈部疼痛、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枢关节半脱位,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3)关节外表现①一般表现可有发热、类风湿结节(属于机化的肉芽肿,与高滴度RF、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好发于肘部、关节鹰嘴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可表现为指、趾端坏死、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等)及淋巴结肿大。②心脏受累可有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结节、心肌炎、冠状动脉炎、主动脉炎、传导障碍,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③呼吸系统受累可有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动脉炎、间质性肺疾病、结节性肺病等。④肾脏表现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金制剂、青霉胺及NSAIDs)的肾损害。⑤神经系统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还可诱发神经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经病、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⑥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⑦消化系统可因RA血管炎、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⑧眼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巩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巩膜软化、巩膜软化穿孔、角膜溶解。

(4)老年发病的RA常65岁起病,性别差异小,多呈急性发病,发展较快(部分以OA为最初表现,几年后出现典型的RA表现)。以手足水肿、腕管和跗管综合征及多肌痛为突出表现,晨僵明显,60%~70%RF阳性,但滴度多较低。X线以骨质疏松为主,很少侵袭性改变。患者常因心血管、感染及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死亡。选用NSAIDs要慎重,可应用小剂量激素,对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反应较好。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方法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美洛昔康、来氟米特等常规药物;Tc-MDP注射液15mg+生理盐水mL静滴,1次/d,连续应用10天为1个疗程,间隔30天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免疫三氧血治疗:采用专用输血器采集外周静脉血mL,体外抗凝,应用臭氧大自血治疗仪与医用纯氧的混合气体;将mL混合气体注入输血器,使气体与静脉血充分混合后再回输至患者体内,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12次。

相关指标观察①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具体评价标准:1.痊愈: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上述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3.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②关节疼痛、压痛及肿胀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后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计算患者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指数。③血清IL-1β、IL-10、IFN-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IL-10、IFN-γ。④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本研究观察组痊愈28例(53.8%)、有效21例(

40.4%)、无效3例(5.8%),总有效率94.2%(49/52);对照组

痊愈24例(46.2%)、有效18例(34.6%)、无效10例(19.2%),总有效率80.8%(42/5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关节疼痛、压痛及肿胀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关节疼痛、压痛及肿胀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三项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显著,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

3.两组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

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疹2例,胃肠道反应3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6/52);观察组出现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4例,头晕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8/5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臭氧治理原理

免疫三氧血回输是指抽取一定量自身血液,通过医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血液进行过滤处理,再通过静脉回输到人体内的一种疗法。研究证实,臭氧进入血液后可以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加红细胞活性、提高组织活性,进而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且具有提高白细胞活性、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等作用[11]。动物研究显示,臭氧能够抑制RA大鼠滑膜炎的发生、发展,为臭氧大自血用于RA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12]。本研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疼痛、压痛及肿胀指数等指标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提示免疫三氧血与Tc-MDP联合治疗效果更好。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联合治疗安全性较好。

炎症反应在RA的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由于炎性因子具有网络型、多相性的特点,RA患者体内会出现多种炎性因子表达异常,介导多种细胞和酶类释放,进而造成关节损伤[13]。IL-1β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软骨细胞、肥大细胞分泌,在RA炎症反应启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RA患者体内IL-1β呈高水平表达,促进前列腺素E2、胶原酶生成,导致软骨基质溶解[14]。IL-10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B细胞成熟具有促进作用,能增加类风湿因子IgM分泌。RA患者体内IL-10表达水平升高,且活动期RA患者IL-10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IL-10水平升高可促进关节损伤和疾病进展[15]。IFN-γ是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具有促炎作用。RA患者体内IFN-γ水平明显升高,并与RA活动性密切相关[16]。本研究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10、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显著,表明免疫三氧血能够抑制RA患者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免疫三氧血联合Tc-MDP治疗RA的效果好于单独应用Tc-MDP,能够改善患者关节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确实不能治愈,需要较长时间药物治疗。但通过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是我们的治疗目标。

参考文献

韦隽,陈庆云(医院,贵阳)

山东医药年第57卷第48期

doi:10./j.issn.2-X..48.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X()48--03

?end?

三氧—专注您的身体健康!

了解更多请长按







































国内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生姜能治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fsgjy/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