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这类药物主要起消炎止痛作用,近期效果比较好,但是不能防止或减缓关节变形,而且对胃肠道的损害比较严重,久服之后容易产生胃出血和胃溃疡。
二、传统合成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s)。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此类药物起效比较慢,虽然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减缓和防止关节变形,但不是每个病人对每一种药都会有明显效果。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用药情况摸索出他对哪一种药物有效,用多大剂量比较合适,同时这些药物对血液、肝脏系统有一定影响,服药期间须定期检查。
三、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不能防止或减缓关节变形,一般服药五年、十年以后,患者仍然可能出现关节变形甚至瘫痪。而且,长期吃激素类药物,会大大增加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并可能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
尽管csDMARDs具有其重要的作用,却无法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因此,在过去十多年,治疗RA的新靶向药物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RA的治疗开始进入靶向时代。新型靶向药物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靶向合成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tsDMARDs)。这类药物以细胞内信号分子为靶点,属于小分子药物,包括已上市的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布,以及在研的Syk、PDE4抑制剂等[3]。二、生物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物(bDMARDs)。这类药物以抗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B细胞及CTLA4等为靶点,有多种生物制剂。02.进入靶代的RA治疗策略:早期强化、达标治疗经过近30年来指南的不断更新,RA的治疗目标已从最初的单纯缓解关节肿痛转变为缓解病情及阻止关节骨破坏,进而达到患者无关节肿痛、无滑膜炎症、无骨破坏进展的深度缓解,不只是临床缓解,还包括关节结构损伤和功能的缓解。此外,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