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男,46岁,教师。
年8月2日初诊:自觉恶风畏寒,四肢不温,肘、膝关节肿胀酸痛,屈伸不利,精神倦怠,纳谷寡味,便稀溲清。脉象沉细,苔白腻,舌质淡。查体温38.8℃,白细胞总数12.2×10°L,中性0.72,淋巴0.28;血沉60mm/h;
抗“O”U。时值炎热酷暑,患者竟身着棉衣。追向病史得知,患者全身关节酸痛,以肘、膝关节为剧,延今五载,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屡服中、西药罔效,病情逐渐加重。
诊断:痹病(寒湿型)。
治法:祛寒渗湿,通络调营。
处方:仙灵脾20克,仙茅15克,制川乌、草乌各12克(先煎),威灵仙15克,地龙15克,桂枝12克,怀牛膝15克,苍术9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12克,黄柏9克。
另用小乌梢蛇1条去头和皮,酒制研末分吞。
8月17日二诊:肘、膝关节剧痛减轻,余恙如前,宗原意加大温阳药剂量:制附块、制川乌、制草乌、桂枝均加至20克再进。
9月1日三诊:药后四肢转温,不恶寒,肘、膝关节活动自如,疼痛消失,精神亦振,纳谷大增,实验室各项有关检查均已在正常范围。再拟前方去附块、川乌、草乌、黄柏,加秦艽、当归、丹参各15克,川芎12克。以白蜜为丸,日服3次,每服15克。
9月20日四诊:诸恙均除,实验室各项有关检查均在正常值范围。嘱停药追访至今,病情稳固,未见复发。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病是由风、寒、湿三邪相合所犯人体而致,但因三邪犯体有偏重,临床表现各异,故人们又分痹病为痛(寒邪相对较重)、行(风邪相对较重)、着(湿邪相对较重)三类。本案痹病关节以痛为主,又有在暑热之季身着冬衣、肢冷畏寒、便稀溲清、脉象沉细、苔白舌淡之症,当属痛痹。痹病系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本案以寒为重,兼夹风、湿二邪,主次应当明辨,以便施治切中病机。患者关节肿胀、固定于肘膝、着而不移、活动不利、苔腻、神困等均为湿邪为患之象,可见湿邪在本案痹病形成中其影响又大于风邪。据此,以祛寒渗湿兼祛风通络止痛为法,施以自拟“三仙汤”。该方由仙灵脾、仙茅、威灵仙三药组成,功效为温肾壮阳而祛寒,温通经络而止痛;增以附块、川乌、草乌、川桂枝、炮姜、鸡血藤以加强其温通经络止痛的作用;二妙丸方清燥其湿以为辅;兼以干地龙、乌梢蛇祛风。全方既兼顾风、寒、湿三邪,又主以散寒,辅以渗湿,佐以祛风,主次有别,侧重不同,终使病瘥。本例提示临床辨治痹病要注意风、寒、湿三邪以何为主,分清主次,方能提高疗效。
长按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