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蠲痹丸(治风湿性关节炎)
①熟地黄克,当归90克,按:朱老20世纪50年鹿衔草90克,炙露蜂房45克,炙乌梢蛇60克,炙全蝎25克,炙蜈蚣25克,淫羊藿80克,千斤拔90克,甘草40克,寻骨风90克,节炎、类风湿关节伸筋草60克,炙地龙50克;②鸡血藤克,炎、增生性脊柱炎之老鹳草克,苍耳子克。
先将①组药共研极细末,再将②组药中鸡血藤、老鹳草、苍耳子等煎取浓汁注丸。每服6克,1日2次。
益肾壮督,蠲痹通络。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骨质增生等属肾属顽痹之关节肿胀、变形、僵硬者。症见身体羸瘦,汗出怯冷,腰膝酸软,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筋挛骨松,关节变形,甚至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苔薄质淡,脉沉细软弱等。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周期性、终身性、免疫性疾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留下不同程度的骨膜、骨质、骨关节破坏而致终身残疾。益肾蠲痹丸选用补肾培本之熟地黄、淫羊藿、骨碎补、当归等温肾壮督之品外,又取钻透剔邪、散瘀涤痰之功:蜂房、全蝎、僵蚕、乌梢蛇等,共奏益肾壮督、蠲痹通络之效。在立法用药、配伍组方上,标本兼顾,攻补兼施,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大队虫类药与草木药融为一体,突破了常规用药方法,故临床用于治疗顽痹(类风湿关节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若风湿热蕴结,阴虚火旺时慎用,风药多燥,以防伤阴;妇女月经量多,经期暂停服。阴虚咽干口燥者,另加生地黄1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泡茶饮服。
按:朱老20世纪50年代创制益肾蠲痹汤、丸,经临床30余年验证,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达到97%以上。
朱批点睛
顽痹病变在骨,骨又为肾所主,而督脉能督司一身之脉,故“益肾壮督”是治本之道,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整骨质代谢,对根治本病起着决定性作用——朱良春
按:痹证的治疗原则,不外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留者去之,虚者补虚时又要
考虑到不致留邪,以免实实之过。如初起或病程不长,全身情况尚好,当用温药以温散宣通之。久病正虚邪恋,其证多错杂。朱老认为:“久病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而寒湿、痰瘀、湿热互结,往往邪正混淆,胶着难解,不易速效。必须通盘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朱老(续)通过长期实践,明确指出:“对久治不愈者,非一般祛风、燥湿、散寒、通络之品所能奏效,必须扶正培本、益肾壮督治其本,钻透剔邪、蠲痹通络治其标。临床上除选用草外,又借虫类血肉有情之品,搜风逐邪,散瘀涤痰,标本兼顾,奏效自著。”
赵某,女,39岁,农民。年12月20日初诊:类风湿关节炎3年余,在外院曾经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关节肿痛有所减轻(每次服泼尼松20毫克,每日3次)。但两手腕、指关节肿痛不消,膝、踝、髋关节疼痛,僵硬伴冷感,生活不能自理,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出现库欣综合征,遂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目前,关节症状如上,面部虚浮,困疲乏力;苔薄腻,质淡体胖,脉细弦;X线片:两手指关节间隙较狭窄,指骨稍有变形,两手有骨质疏松现象;血沉:76mm/h,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16mg/L。
病证分析:证属阳气亏虚,寒湿袭踞,痰瘀交阻。顽痹已深,不易速效。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温化痰瘀,冀能应手。
益肾蠲痹丸克,每次6克,每日3次,餐后服。
二诊(年1月10日):服上丸3周,关节肿痛如前,苔、脉同上,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鹄也,药丸继续服之。
三诊(年2月1日):药后腕指疼痛减轻,掌背疼痛渐瘥,踝、膝、髋关节疼痛僵直好转,已能扶杖行走,精神较前振作,苔薄白,质淡,脉细。药既获效,毋庸更张,续进之。
四诊(年2月20日):指、腕、踝、木之品养血补肾培本膝、髋关节肿痛渐平,自将泼尼松递减服用。苔薄白,质淡,脉细。嘱其继服丸药,泼尼松逐渐减量。
五诊(年3月20日):服丸药已3个月余,关节肿痛已平,激素也已全部撤除。复查血沉已降至12mm/h,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恢复正常,临床基本治愈。嘱其继服丸剂6个月,以巩固。
本文摘自《朱良春精方治验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