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中,有一半的血液、血管和神经都分布在双腿上,而且血液从腿部向心脏回流时,需要借助腿部的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把血流推向心脏。因此,我们的腿部在血液运行中扮演着“第二心脏”的重要角色。
很多人上了年纪之后,腿脚变得不灵便了,这就是衰老的最早特征。我们从出生开始,腿部就一直工作着,从20岁开始,如果长期缺乏运动,就可能会在未来10年内丧失5%的肌肉组织。30岁开始,人体的骨量达到顶峰值,之后骨细胞活性降低,钙质流失加快,骨量逐渐下降。
等到上了年纪,很多人便会感觉到腿脚不听使唤,稍微多走点路,双腿就容易产生酸胀感,严重的还会出现双腿发凉、麻木、抽筋、间歇性跛行等。
另外,腿不好还可能是疾病的征兆。许多人认为腿不好,是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在作祟。其实不止如此,腿不好还可能是腿部血管堵塞产生腿部动脉硬化,体现在心脏部位,有可能就是冠心病,而且与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疾病也都具有相关性。
1
引起腿疼的原因有哪些??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增生为病理特点的关节病变,最突出的特点是关节酸痛,清晨起床时疼痛较为剧烈,稍稍活动后疼痛即缓解,活动过量时又会引起疼痛。膝关节炎引起的腿痛多与气候变化有关,寒冷受凉时加重,温暖时缓解;同时膝关节部位表现无力,上下楼时疼痛明显加重。
?滑膜炎
膝关节疼痛或伴有轻度肿胀,走路时会产生咯吱咯吱的弹响,上下楼梯或下蹲时膝关节疼痛感加重。
?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往往是游走性疼痛,患者常感觉时而这里的关节痛,时而那里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指间关节,临床表现为晨僵,活动不灵活。
?运动过量
当运动量过大时,容易造成肌肉拉伤,而引发腿疼。或是剧烈运动后,乳酸分泌过多,造成肌肉酸痛。
?骨质疏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对于钙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变差,导致骨骼钙质的流失,而引发腿疼的现象,也可能伴有腿脚抽筋的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症状常表现为腿凉、怕冷、麻木、腿肚子发酸,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为行走几分钟后臀部或腿部出现酸胀无力、疼痛,但休息几分钟后症状缓解,又能继续行走,如此反反复复。
病情持续加重会出现“静息痛”,即患者即使在休息时也会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更加明显,影响睡眠,老年人甚至可以因为剧烈疼痛而诱发心梗。到了晚期,脚趾会出现溃疡和坏死,并且逐步向上发展,导致截肢,严重的甚至死亡。
?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曲张
人体的下肢静脉很多,如同交通网络一样。静脉本来是畅通无阻的单行线,静脉瓣控制着血流只能由下向上回到心脏。秩序井然时,下肢是健康的。
当静脉血栓出现,它控制了交警让其不能行使职责,造成交通堵塞,血流就瘀滞在下肢,从血管壁渗透出来,从而形成了下肢肿胀、曲张的症状。
2
日常保健1、按摩下肢
先用两手掌握住左侧大腿根部,将全身力量通过肩臂贯彻于手,开始从大腿根部向下按摩到脚跟处,再从脚跟处往上按摩到大腿根部位置,一下一上为一次,反复进行25~35次,然后再按摩右下肢,操作方法同前。经常按摩下肢,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具有疏经活络、散瘀止痛的作用,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肌肉萎缩和痉挛,并可恢复腿部疲劳。
2、揉搓腿肚
一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揉搓,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一样的方法揉动另一只小腿。这个方法可以增强腿力。
3、踮脚踢腿运动
两腿与肩同宽直立,踮起脚来,让脚后跟一起一落的活动,或做踢腿运动。这样能引起小腿肌肉强烈收缩,减少静脉血液积聚。
4、按摩脚底
洗脚后,双手搓热,轻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以局部按摩,多按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对头晕、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