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当我们怀疑自己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又不清楚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又怕过度检查浪费金钱。
类风湿关节炎筛查一般包括自我体表外观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接#学习分享#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做哪些检查?(上篇),我们继续来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做哪些实验室检查项目呢?由于篇章过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项目解读将分为两篇。
实验室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检测、补体系统、炎性反应物五方面。
由于篇幅过长,本文将主要详细分析风湿系列、免疫球蛋白的相关解读。
01风湿系列
①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RF)是RA患者血清中发现的第一个自身抗体,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重要指标,大约60-80%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可以出现RF阳性。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是以变性IgG的Fc片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分为IgA-RF、IgG-RF、IgD-RF、IgM-RF和IgE-RF。
其中IgA-RF和lgM-RF易检测,lgG-RF难检测,约有50%的IgG-RF被漏检,是“隐匿性类风湿因子"的原因之一。
●lgM-RF型与疾病活动度相关,高滴度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IgA-RF型与骨质破坏有显著的相关性;
●IgG-RF型与滑膜炎、血管炎及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
正常参考值:血清中RF呈阴性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类风湿因子(RF)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RA),因为类风湿因子(RF)还可以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病中,比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红斑狼疮等,很多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RF)阳性,如慢性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
此外,类风湿因子(RF)还可见于5%的正常人群,并且随着年龄增长,类风湿因子(RF)的阳性率也会增加。
类风湿因子(RF)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RF)更容易出现骨破坏和关节外表现(如间质性肺病、类风湿血管炎等)。
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类风湿因子(RF)滴度可以下降,也有部分患者即使病情缓解了,类风湿因子(RF)仍然阳性,所以并不能单纯通过类风湿因子(RF)滴度监测来判断病情是否缓解。
LIFE
BODY
HEALTH
②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以合成的环化瓜氨酸多肽(CCP)为抗原的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一个高度特异指标。
临床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
正常参考值:抗CCP抗体呈阴性
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敏感性为50%-78%,特异性为96%,早期患者阳性率可达80%。
此外,抗CCP抗体不仅是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诊断指标,还是鉴别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灵敏指标。其抗体阳性患者比抗体阴性的患者易发展更严重的关节骨质破坏。
抗CCP抗体滴度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性,很多患者在病情缓解后仍存在高滴度抗CCP抗体阳性,所以临床上一般将抗CCP抗体作为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标志物,而不作为病情活动度的监测指标。
③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
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
阳性表示近期内有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等。
正常参考值:成人U,儿童U。
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单位以上。
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
●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
●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
●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备注:ASO是指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RF是指类风湿因子(RF)。
02免疫球蛋白
HEALTHY
BODYANDLIFE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M、IgG、IgA、IgD、IgE五大类,其中IgM、IgG、IgA的含量较高,与风湿免疫疾患关系密切。
NO.1丨免疫球蛋白M(IgM)
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无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
IgM病理性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NO.2丨免疫球蛋白G(IgG)
免疫球蛋白G(IgG)是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
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等。
NO.3丨免疫球蛋白A(IgA)
IgA病理性增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肝硬化、湿疹和肾性疾病等,在中毒性肝损伤时,IgA浓度与炎症程度相关。
IgM、IgG、IgA的病理性降低通常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等。
本文分享到此为止,续篇是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余下三个检查项目,请在文末点击下一篇,感谢您的阅读。
参考资料:
[1]王秀芳,赵衍振,樊冰,张迪.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10(08):6-9.
[2]吴昊,李彬彬,谭晓慧,陈琨.中蒙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进展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7(08):70-72.
[3]苗宇倩,张宁.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37(16):-+.
[4]叶玉珊,毕红兵.RDW及相关炎症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18(16):-.
往期回顾
#学习分享#什么人群更容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学习分享#如何预防脊柱侧弯?
#学习分享#如何自测有无颈椎病?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