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蒙学院RA优秀人才专项基金东京之行后记
大会盛况报道︱医院胡凡磊/邹云东
年10月21至22日,一年一度的风湿界学术盛会第八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IFRA)在日本东京如期举行。医院栗占国教授、瑞典卡洛琳斯卡学院LarsKlareskog教授、日本东京大学KazuhikoYamamoto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来自中国的十名“欧蒙学院RA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获得者,在基金的助力下也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中,来自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奥地利和瑞典等国专家学者共计三百余人齐聚一堂,就RA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基础以及临床研究进展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与会专家包括EULAR及APLAR主席、前任主席及侯任主席,EULAR/APLAR关于RA专家建议的主要执笔人等。国际著名风湿病专家栗占国教授、KazuhikoYamamoto教授、LarsKlareskog教授、TsuneyoMimori教授、JosefSmolen教授、CorneliaF.Allaart教授、张烜教授、徐沪济教授等国内外资深专家做了专题发言。国内余位风湿病专家学者参会,包括苏茵、李小霞、李兴福、武丽君、王永福等多位知名专家。
大会期间奥地利的Smolen教授总结了RA从发病机制转化到临床治疗的研究;
荷兰的Allaart教授总结了RA目标治疗的收获和挑战;
日本的TsutomuTakeuchi教授介绍了传统DMARDs和生物制剂治疗在日本的情况;
日本的HisashiYamanaka教授介绍了RA的合并症研究;
日本产业医科大学的YoshiyaTanaka教授总结了JA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日本的Shingo教授报告了不同bDMARD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的影响;
印度的Jasvinder教授对年ACR发布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述评;
东京大学的KeishiFujio教授对RA治疗的免疫病理学机制进展进行了报告;
日本东京大学的KazuhikoYamamoto教授介绍了RA的遗传学研究;
美国科罗拉医学院MichaelHolers教授的报告回顾了与RA发病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无症状RA如何进展为有临床表现RA的发展历程;
医院的张烜教授报道了一项关于γδ2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致病作用的研究成果。
此次参与大会的“欧蒙学院RA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各位获得者纷纷表示,本届会议是一次内容全面、详实的行业活动,对于提升自身的理论高度和业务能力具有显著帮助。“欧蒙学院类风湿关节炎优秀人才专项基金”以提升国内类风湿关节炎的行业诊断水平为愿景,是欧蒙学院联手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于年6月启动的。欧蒙学院计划每年都推选国内的类风湿关节炎优秀人才参与国际的权威学术会议和各种活动,以此帮助临床医生参与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汲取国际前沿学术知识,推动国内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进展!
现将基金获得者在大会期间的学术收获分享如下:
学术荟萃长疗程高强度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报道︱内医院铁宁
医院栗占国教授
在围绕RA进行的基础与临床讨论中,医院的栗占国教授进行了深刻精彩的讲解。内容主要围绕研究长疗程高强度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实现疾病高缓解低复发,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了来自9个中心的位高疾病活动[DAS28(ESR)5.1]的RA患者。在第一阶段,使用甲氨喋呤、来氟米特及羟氯喹治疗36周,直到达到疾病缓解(DAS.6)或低疾病活动度(2.6DAS3.2)。在第二阶段,达标患者被随机分到来氟米特+羟氯喹组或来氟米特单药治疗组。两阶段主要终点均为良好的EULAR反应(即DAS28(ESR)3.2及DAS28下降大于1.2)。寻找强化治疗阶段良好EULAR反应的预测因子及在维持阶段疾病复发的预测因子。
此项研究的结果发现在12周、24周、36周达到良好EULAR反应的患者分别占总数的18.7%、36.9%及54.1%。到36周时75.4%的患者实现了良好或中度EULAR反应。与那些低疾病活动、高HAQ(HCQ0.5)评分的患者相比,达到疾病缓解、低HCQ评分(HCQ0.5)的患者在减量过程中有着较高的维持缓解率。结果显示,减量过程中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并无差别,从而得出结论部分RA患者使用长疗程高强度DMARD治疗后可实现疾病缓解。减量时低疾病活动度可预示低复发率,维持阶段来氟米特单药效果可。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报道/图片︱医院罗静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风湿免疫学院的WilliamH.Robinson教授大会发言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慢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大量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免疫遗传、炎症反应、性激素、环境等影响有密切关系,但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RA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自身抗体的产生,其中包括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为了进一步明确RA中ACPA具体的靶抗原,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风湿免疫学院的WilliamH.Robinso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DNA条码技术,能够高通量测序表达在RA浆母细胞的同源重和轻链双抗体基因。通过测序方法生成树状图代表anti-CCP+RA个体外周血浆母细胞抗体谱的表达并且重组表达了14个“单”抗体或克隆抗体家系的代表。抗原微阵列分析发现ACPA的不同抗原表位,包括:α-enolase,citrullinatedfibrinogen,和citrullinatedhistone2B。这些数据证实由持续激活的B细胞产生的针对α-enolase,citrullinatedfibrinogen,和citrullinatedhistone2B这些靶抗原的ACPA自身抗体谱可能参与RA的发病过程。WilliamH.Robinson教授和其研究团队在RA的动物模型中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ACPA自身抗体谱能够加重或恶化关节炎。因此,通过这些数据明确了RA新的致病性抗体,评估了其在RA滑膜炎和骨关节破坏中调节作用,试图更全面地了解ACPA在RA发病各环节中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合并症与日本IORRA研究
报道︱南京大医院陈智勇
HisashiYamanaka教授,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附属风湿病研究所所长
在本次会议上,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附属风湿病研究所的HisashiYamanaka(山中寿)教授介绍了日本IORRA研究一项子课题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对IORRA数据库中RA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心力衰竭、间质性肺炎(IP)、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胃肠道出血、肝功能异常、肿瘤、抑郁症、糖尿病和骨折等合并症的情况进行了一个横断面分析。结果表明,在例RA患者中(平均年龄60.9岁;平均病程14.8年;女性85.5%;平均DAS28评分2.6分;使用MTX/激素/生物制剂的比例分别为77.4%、33.2%和18.8%),最常见的合并症为高血压(19.3%),其次为COPD(4.7%)、胃肠道出血(4.5%)、糖尿病(4.4%)、骨折(4.0%)和IP(2.8%)。合并IP或肿瘤的患者的平均DAS28最高,分别为3.2和3.0。合并IP或心力衰竭患者中MTX使用率最低,分别为47.6%和55.3%。合并IP患者的激素使用率最高(68.1%),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激素使用率最低(36.3%)。生物制剂使用率最高的是合并IP(25.9%)或抑郁症(21.8%)患者,最低的是合并肿瘤的患者(12.5%)。这些结果表明,RA的关节外合并症非常常见,这些合并症往往对RA的用药选择产生影响。在日常诊疗中,需要对这些合并症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RA的个性化临床管理
报道︱医院徐婷
TsutomuTakeuchi教授,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内科医学院风湿学分院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内科医学院风湿学分院的TsutomuTakeuchi教授从RA的个性化临床管理进行了讲演,通过新的分类标准来明确早期RA,健全的方法评估疾病的状态,设定治疗目标,开发创新药物,得出合理的治疗剂量。疾病改变抗风湿药(DMARD)作为改变RA自然病史的药剂,是实现该进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因素之一。DMARD现在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的,另一类是生物制剂,引发RA治疗模式的转变。在日本,MTX用量从6~8mg/周开始,每4周增加4mg/周,最大允许剂量为16mg/周。MTX的这种策略不仅结合了临床经验,而且兼顾其结构特点。然而,由于其诸如口腔炎,上腹部不适和肝酶升高的紧密依赖性等副作用,小于50%的患者不能耐受16mg/周的剂量。生物制剂则作用于特定靶点,目前,除了一种生物相似的DMARDs之外,7种生物原料在日本已进入商业化生产,靶标是TNF-α,IL-6受体和CD80/86。此外,针对最近的临床试验和目标产品的独特亮点,教授介绍了针对IL-6,GM-CSF/GM-CSF受体和RANKL的新型bDMARD。
大会成果报道︱医院谈文峰
本次大会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基础和临床进行了最前沿的学术报告和研讨,对自身免疫和炎症机制、RA诊治标准以及新药研发等最新进展进行了探讨。
各方专家从易感基因及标志性分子、特异性抗原及其结构、自身免疫应答、免疫损伤、免疫负调控机制等多角度出发,使参会代表全面认识RA发病及病情进展的机制,广大参会者都受益匪浅。尤其JosefSmolen教授详细回顾了RA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Th17细胞主要参与RA发病过程,在已经发病的RA中不是可能最重要致病因子。
许多学者从循证医学依据入手,结合临床实践,发掘治疗靶点,分析具体病例,对广大医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美国的JasvinderASingh教授对ACR指南进行了解析。栗占国教授深度剖析了延长DMARDs强化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并汇报了艾拉莫德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个多中心临床研究进展。
本次会议呈现的最新理论、最新进展,必将为类风湿关节炎各方面研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IFRA花絮报道/图片︱医院潘丽丽
金秋时节,带着我的研究成果参加第8届RA国际论坛,并做了大会发言。
认识了很多专家同道,大家一起探讨RA领域的新进展,新问题,受益匪浅!
学术大家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令我敬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风湿病学科是朝阳学科,有太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前进的道路上学无止境!
关于
欧蒙学院是欧蒙中国的学术机构,专注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教育和高端学术交流,全面推动本地医学诊疗与世界领先平台和先进技术接轨。
欧蒙学院通过积极组织专业培训、医学继续教育,搭建国内外、跨科室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开展产学研科研合作,编撰、发表专业书籍及学术文章,以促进医学诊断领域新技术新指标的广泛认知与深入应用,推动行业发展。
感谢“欧蒙学院RA优秀人才专项基金”的支持,期待明年瑞典再相聚!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检验医学界,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资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