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关节肿胀、疼痛,
出现晨僵,
早上起来握拳握不了,拧不干毛巾,
足趾关节肿胀、疼痛
……..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你要当心了!
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在作祟!
专家表示:
随着医学进展
新型的生物制剂、靶向药物问世
患者病情有望得到控制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不明
早期可能以疼痛肿胀为主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张缪佳教授介绍,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有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张缪佳教授
类风湿关节炎大多患者至少四到五个以上的关节受到影响。比如手指、手腕、脚趾等小关节,同时也会影响大关节,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以及肩关节等。早期可能以疼痛肿胀为主,但是很快就会出现关节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的情况。到了一定程度后,病人会出现行走不便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生活中的困难。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于40-60岁的女性,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达展云教授表示,其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可能与寒冷、潮湿、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
张缪佳教授补充说:“类风湿关节炎也会引起肺间质病变、骨质疏松,以及引起因药物治疗而带来的肾脏问题,甚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易早发心血管疾病。”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达展云教授
出现晨僵
长达一小时以上要警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个体差异非常大,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早期症状,比如出现对称型双手小关节肿胀压痛。达展云教授说:“也有一些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并不典型,出现早期单关节肿胀、疼痛以后患者并未重视,等其他关节肿胀起来,出现疼痛并持续时间长了之后,医院看就错过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她提醒,医院就诊一定要去风湿科,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去了疼痛科、骨科,甚至是康复科就诊,导致疾病无法在早期识别诊断。“一旦患者出现了关节肿痛,尤其是双手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晨僵,并且持续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以上还不能缓解的话,应该尽早到风湿病专科就诊。”
达展云教授进一步解释,晨僵是早上起来出现无法握拳,拧不干毛巾等情况,“不过要注意区分,骨关节炎的晨僵五分钟就能缓解。但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会长达一个小时以上,严重的到午间才能缓解。”有数据显示,60%-7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都会出现晨僵,而且晨僵时间较长。
达标治疗
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目标
一旦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及达标治疗,以求达到临床缓解。南京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室副主任冯学兵教授说:“不规范治疗的话,会导致患者的致残率非常高,一到五年病程致残率可达18%,15年以上病程,致残率高达50%。早期规范的治疗,目的就是不让疾病进展破坏关节,保持患者的关节功能,降低患者残疾的概率。”
南京大医院风湿免疫科室副主任冯学兵教授
冯学兵教授解释说,达标治疗是一种评判标准,是将患者关节肿胀的数量、关节肿胀的程度,以及患者、医生对病情的全面评估和血沉或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评分。若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小于2.6,我们就认为患者已经达到临床缓解,这也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要目标。在以临床缓解为目标的前提下,病情低活动度也可作为替代目标。
张缪佳教授表示,到目前为止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多种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但是得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其实并不多。有数据显示,我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缓解率不足20%,“缓解率这么低,与有些患者不接受规范治疗,乱用激素,以及偏听偏信土方偏方有关。”
她说:“药物治疗包括传统药物、生物药物和靶向药物,一般传统药物治疗有效率在30%左右,而生物和靶向药物有效率能够达到60%,尤其是对一些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就是传统药物用药三个月以上不能得到缓解或者联合几种药物三个月以上仍然不能得到缓解的患者,需要使用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来获得更好的疗效。比如,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抑制剂近期获批的巴瑞替尼片(JAK抑制剂)就是一款小分子靶向药物,且是口服药物,不需要注射。”
控制病情
患者一定要依从性好,遵循医嘱
冯学兵教授表示,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也可以配合辅助疗法,比如在疾病相对稳定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果说关节已经变形了,无法行走,也需要进行外科干预。与此同时,建议患者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过量饮酒,“虽然适度饮酒可能会起到活血作用,但不主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大量饮酒。”
达展云教授进一步提醒,患者控制了病情,达到临床缓解或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之后不能马上减药或者停药。建议在病情稳定半年以上再考虑慢慢减药。“我在临床中,遇到有些患者,他们在用药两三个月后,反应非常好,关节不肿不痛,但是后面就不遵医嘱,不进行复查,自行停药。这样的患者在停药后两三个月后,关节又肿又痛,而且发作得比第一次厉害。”她呼吁,患者一定要依从性好,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才能稳定的控制疾病。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任红娟
编辑:沐沐
戳“在看”提醒更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