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中医
三伏天,冬病夏医正当时
01
冬病夏治正当时
增强免疫力!三伏贴三伏灸,不要错过,错过后悔的会是冬天。
钟南山说:今年夏天别乱来,养好身体,秋冬我们还要有一场硬仗!为了增加抵抗力,坚持做好“冬病夏治”吧!
冬病夏治疗法属于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根据《皇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和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內伏寒邪,增强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扶正祛邪,强身保健的目的。
冬病夏治对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选取一定的药物敷贴、耳穴、拔罐,艾灸等,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鼓舞正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好处避免了内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真正起到了简、便、廉、效的作用。
02
三伏贴介绍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等中医传统理念,在农历“头伏”、“中伏”、“末伏”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采用天然中草药粉,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脏腑功能,调整和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三伏天为何要贴三伏贴
三伏天,外界阳气最盛,湿气最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此时用三伏贴贴敷透骨、排湿、排寒、扶正祛邪,行气活血,延年益寿效果是平时3倍以上!
三伏贴怎么贴
三伏贴针对的是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是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并非立竿见影。许多疾病需要连续坚持治疗3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以患者请至少坚持贴3年。
03
“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杀手锏,适应症有哪些?
1.呼吸系统疾病:习惯性感冒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阻肺等。
2.骨关节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及各种风寒湿痹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虚寒症)、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肠功能紊乱等。
4.儿科疾病:体虚易感、哮喘、咳嗽、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
5.妇科疾病:痛经、寒湿带下、宫寒、月子病等。
6.调理(治未病):免疫力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状态等。
注意事项
医院三医院,辨证患者体质后采用不同药膏,不同穴位贴敷治疗。且师从省级专家多年临床经验,在贴敷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辩证选择耳穴贴敷、拔罐、艾灸等,加强疗效,减轻痛苦。
三伏贴注意事项:
1、敷药前应先洗澡或清洗干净要贴敷的穴位;
2、贴敷当天避免吹电风扇、空调,禁止洗澡;
3、如果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患处,防止抓拍后感染;
4、儿童1-2小时、成人2-4小时贴敷后,局部如果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起泡均为正常;如果疼痛难忍,表皮水泡过多过大,可外用烫伤膏或紫药水纱布覆盖;如果水泡直径超过0.5cm,医院,让医生处理;
5、贴敷24小时内不能晒太阳,要注意休息;
6、贴敷后短期内忌烟、酒,禁食生冷腥味及辛辣的食物。
三伏贴时间表: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督灸,脐灸特色灸项目。
“督脉灸”刺激背部督脉和督络,借助暑夏之伏天(阳中之阳)炎热之气候,能起到强壮真元,祛邪扶正,鼓动气血流畅,防病保健,治愈顽疾。督灸对类风湿治疗比较对症,夏季做最好。
“脐灸”对女性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调节月经不调,宫寒,妇科炎症,短暂性闭经,腹部肥胖等。
福利:转发朋友圈,免费耳穴帖,伏前伏后加强贴。转发一周免费脐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