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阳气虚弱,同时久居湿地(环境),才会造成风湿和类风湿病证。在西方发达国家,类风湿病被称为第二号癌症,西医认为是不治之症,只能用激素来减轻患者的病痛,最终使患者极为痛苦地死去。
初得类风湿的患者,只是手指脚趾的关节疼痛,强刺激中渚穴和足临泣穴。较为严重的患者:曲池、外关(透内关)、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转换)、足三里、三阴交,配中渚、足临泣、太冲,严重者辅以八风、八邪。
艾灸通过其温热刺激和艾叶的散寒功效,可达到温通络、散寒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慢性病,日久难愈,如果患者及其家属能掌握一些艾灸保健的方法,既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又可节省治疗时间,大大方便患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我艾灸保健的常用穴位有:
上肢可选用肩髎穴、曲池穴、外关穴;
下肢可选环跳、风市、足三里、丘墟等穴。除此以外,还可把四肢及腰部的痛点作为艾灸的部位。
注意:皮肤有疤痕处不宜用艾灸。并避免久坐湿地,可保无虞。要两个月以上才有效果的,贵在坚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