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人与自然相生相依,大自然靠太阳补充生机勃勃,而人类也依靠阳气来长寿延年。
阳气,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只不过随之四季,潜藏生发而已,天地之间的阳气,在经历了秋、冬蛰伏、潜藏,又在春天蓄势酝酿已久后,终于迎来了它们最鼎盛的夏季。
立夏后,人体阳气不断向外生发,人体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此时艾灸尤为重要!艾灸升阳补气、祛瘀散寒、活血化瘀,是咱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养生妙法。所以立夏后,艾灸尤为重要。如果夏天不艾灸,还谈何养生呢?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很多冬天患上的老顽疾,在夏天会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艾灸疗法则是冬病夏治最好的选择。
立夏艾灸,排寒湿
夏季阳气集中表现在体表,身体体内的虚寒聚集体内,人体在一个外热内寒的环境下,在加上夏天人们会喜好寒凉的食物和冷饮,脾胃会变得敏感而虚弱。
立夏后,开始艾灸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这几个穴位,艾灸前可能会感觉很燥热,艾灸时,灸火进入体内,将身体气机调理通畅后反而会感觉更清爽,以热制热,这不仅能消暑,还能调理脾胃,真是一举两得。
夏季艾灸,更适合慢性病
长期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的朋友,以及一些长期受呼吸系统疾病困扰的人群,比如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咽炎等。往往在立夏后艾灸,会收到更好的的效果。
建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立夏艾灸穴位:大椎、肺腧、膏肓、定喘、脾腧、膻中、天突、列缺、足三里
立夏艾灸,养胃补肾
消化系统疾病人群立夏后随着心火多肝木少,会有乏力气虚、消化不良、没胃口、容易疲劳等症状。
可艾灸足三里,膻中,关元,气海。让心阳及命火正常,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来助长、滋生脾胃之阳气。
立夏艾灸,治失眠多梦
夏季暑热炎炎,燥热难挡,晚上难以入睡,早晨还醒的特别早,白天无精打采,无心工作。
可艾灸百会穴、四神聪穴、印堂穴、太阳穴。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灸法由殷广东配穴,请根据情况去灸。不懂的,可以热线给我。
常见慢性病艾灸取穴
病毒性乙型肝炎
主穴:肝俞、脾俞、足三里。
配穴:期门、太冲、内关。
慢性肾炎(尿毒症)
主穴:肾俞、脾俞、命门、大椎、关元。
配穴:三阴交、水分、足三里、筑宾、三焦俞。
慢性气管炎
主穴:肺俞、中府、足三里、膻中。
配穴:丰隆、鱼际。
哮喘
主穴:定喘、大椎、肺俞、膻中、足三里。
配穴:丰隆、中脘、内关。
肺结核
主穴:肺俞、膏肓、足三里、脾俞。
配穴:中府、丰隆、大椎、曲池。
肺门淋巴结核
主穴:身柱、肺俞(或只灸身柱)
配穴:中脘、足三里。
慢性结肠炎
主穴:脾俞、大肠俞、天枢。
配穴:足三里、上巨虚。
慢性甲状腺炎
主穴:人迎、大椎、足三里。
配穴:合谷、中脘。
食道癌
主穴:在胸腹部病灶直上相应地体表上取穴,或敏感点上取穴。
配穴:背部在病灶相对应处取穴或取身柱、灵台、腹部、中脘及足三里、内关。此灸法也可用治其他肿瘤。
白血病
主穴:膈俞(血会)、大椎、关元。
配穴:足三里、中脘、曲池。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主穴:大椎、关元、足三里、血海。
配穴:中脘、内关、三阴交、阴陵泉、百会、风池。
系统性硬皮症
主穴:大椎、肾俞、足三里、肺俞。
配穴:关元、中脘。
艾滋病
主穴:大椎、肝俞、肺俞、脾俞、肾俞、关元。
配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天枢、大肠俞。
经常感冒
主穴:风门、肺俞、大椎、关元。
配穴:足三里、外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穴:大杼(骨会)、大椎、肾俞、命门。
配穴:关元、中脘、足三里、绝骨(髓会)。
强直性脊柱炎
主穴:大椎、身柱、灵台、病灶两侧华佗夹脊穴。多穴多灸无妨,可以长期施灸。
配穴:肾俞、绝骨(髓会)、太溪、三阴交。
养生保健灸
可取足三里、大椎、中脘、神阙、关元、三阴交,选1-2穴。或单灸足三里,就有很好的健身作用。小儿可独取身柱穴,能促进发育,强壮身体。养生保健灸,一次不过数分钟时间,既无多大痛苦,又经济节约,长期施灸,坚持下去,可以预防疾病,提高免疫能力,延年益寿。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