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道,“是药三分毒”。每个人在选用药物,对症下药时,都应抱以慎之又慎的态度。特别是普通民众(主要指没有医学、生物学、化学专业背景的)在生活中解决感冒咳嗽、腹泻便秘等常见病时,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用药常识。
今天,嘉医生给大家奉上史上最全的用药常识,赶紧转发收藏吧!
学会看药物说明书
?药物说明书上都印有
慎用,是指药物可以谨慎使用。使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用药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停药。需要慎用的大多数是小孩,老人,孕妇,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因为这些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功能差,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高,所以要慎用。
。
忌用,已经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反复使用。标明忌用的药物,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一般有个体差异,如,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止使用就是不能使用。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就禁止使用青霉素!青光眼患者就禁止使用阿托品!
?药物的批准文号
药物的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其中,H--表示化学药品,Z--表示中药,B--表示保健药品,S--表示生物制品,T--表示体外化学诊断制剂,F--表示药用辅料,J--表示进口包装药品。
?有效期和失效期
有效期是指可保证药物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证其质量的期限,失效期及到达这期限后即为失效。
我国的药品管理法规定,超过有效期和失效期的药品,按劣质药物处理。
?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表示法
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规定:十分常见,常见,偶见,罕见十分罕见。
?药物的剂量,极量,治疗量,安全范围,常用量,维持量
药物的剂量是指即用药量,指一次给药后产生药物治疗作用的用量。通常,在一定范围内,用药的量愈大,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就愈高,其作用也愈强。但药量超过一定限度后,药物的主要作用将变为毒害作用而不是治疗作用,药物也变成了,轻则中毒,重则死亡。这个药物的限度就是,即可以安全使用的最大剂量。这就是在警示,随便加大药量是非常错误的,是危险的,是有害无益的。
从药物的最小的有效量到极量范围,称为治疗量。医师最常用的是药物的常用量。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病情得到控制,需要将药量减少。这就是。维持量就是维持药效的最小剂量。
非处方药分两类,OTC标识底色为绿色的更适合自我药疗
区分甲、乙两类药物,看OTC(非处方药)药物包装盒上OTC标识的底色。
?底色为红色的,属甲类非处方药,只有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才能零售。
?底色为绿色的,是乙类非处方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及旅店也可以零售。
?什么是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患者只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换句话说,开这类药的医生必须具有处方权,而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对于上市不满5年的新药,临床对其药效和不良反应还要进一步观察;对于可产生依赖性或者容易被滥用的药物,比如安定类药物,过量使用会抑制人的呼吸从而导致死亡;对于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滥用会导致产生超级细菌,可能会出现临床无药可用的危险局面。因此,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不宜擅自购买处方药。
嘉医生提醒:处方药不要自己买!
送服饮品最好是白开水!有的药很苦,有的人会尝试用饮料送服,比如果汁,很多人以为果汁健康可靠,但事实上有些果汁和药物同服后,可能带来很多危险,特别是西柚汁。
◆西柚汁:加速药物吸收,会危及生命像降脂药和部分降血压药绝对不能用西柚汁送服,也不能吃完药后马上吃西柚,这样会大大加快药物吸收,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举例来说,用一杯西柚汁送服一片辛伐他汀,相当于是一杯白开水送服13片辛伐他汀的药效程度,如此“超剂量服药”会引发肌肉酸痛等肌肉疾病,严重时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牛奶或乳制品:影响药物吸收牛奶或乳制品看起来也很无害,但当他们和四环素类等药物同服时,奶中的钙离子会与药物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酒:所有药物都不应用酒送服!除非医生有特殊交待,所有药物不应用酒送服,包括治疗关节炎的药物。服用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止痛药期间也不宜饮酒。此外,用酒送服安眠药会加大其镇静作用,可能引起昏迷。有的倒也不是直接用酒送服,而是喝完酒后吃感冒药,也很危险。
◆可乐:会加速药物吸收部分抗癫痫药、治疗灰指甲药(如伊曲康唑)不能用可乐送服,因为可乐属酸性饮料,可导致药物吸收大大增加。
◆茶:会降低铁的吸收补铁类药(如治疗贫血的药物)不能用茶(尤其是浓茶)送服,因为铁元素会和茶叶里的鞣酸反应,降低铁的吸收。
◆橙汁:影响药物的吸收率
橙汁会影响肠道转运蛋白的工作,因此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率。
何时服药有讲究!睡前服:指的是睡前15~30分钟服用,而且服用后不能立即卧床,否则药物有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
一天三次:指的是每隔8小时服用一次,而不是三餐之后
空腹:指的是饭前1小时和饭后小时服药。对有些药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食物会显著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
饭前服:则是指进餐前30分钟服
饭后服:是指进餐后15~30分钟服
顿服:可不是说每顿饭后服药,而是指把一天的用药量一次性服下
比较复杂的是“一天一次”的药物如何服用。大部分说明书上表示1次/天的药物,在服药时间上没什么限制,但是考虑到时辰治疗学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有11种药物在特定时间吃可提高疗效。阿斯匹林,早晨服药的生物利用度较晚间服药者大;抗抑郁剂,一般于早晨给药;铁剂,宜傍晚给药,因为铁剂的吸收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正常人19:00服用铁剂较7:00服用其吸收率可增加1倍。
常用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要知道不良反应,指的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使用,但出现了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无关,是药品固有属性。至于发不发生,则属于统计学的概率事件。年龄越大、用药种类越多、配伍不当等都会提高发生概率。
有些用药常识是必须具备的。比如,加替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可造成血糖异常,国家食药监局曾发布通告,建议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和老年人慎用此药。
配伍导致的用药不良反应自己比较难防,需要你在用药前仔细咨询医师或药师。
例如,抗凝药华法林是对付血栓的一种常见药,但如果在服用华法林的同时,一次吃了很多深绿色蔬菜或服用了西洋参,那么就属于配伍不当,后果就是药效抵消,疗效失效。
三个普遍性的用药误区要避免误区一:用药没有依从性
许多患者对医生不信任或急于病愈,一个医生的药吃了几天后觉得没效果,就立马换个医生重新配了药来吃;或是在看西医的同时,也在用中医治疗,且两边都不说。
无论这位患者在之后的治疗中是否停掉之前的药,都会影响其之后的疗效,而且会让治疗变得很复杂。现在医生在诊治时一般除了问病史以外还要问“当前用药史”和“过往用药史”,患者一定要如实相告。
误区二:如果忘了服药,千万别下次找补!
因为每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是多年反复试验、认证而研究出来的,若一次服下两次的剂量,严重者会导致中毒。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想起来的时候距离下次服药还有足够的间隔时间,可以及时把药补上,下次服药仍按原定时间服用。但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的药和降糖药,需要固定在饭前或饭后服,即使想起来也不应补服。为了预防忘记吃药,大家可以定个闹钟提醒自己按时吃药。
误区三:类似疗效的药同时吃两种,以为能加快病愈用药,其实是越精简越好,如果一种药能治好这个病,就最好别用两种,这样可以降低不同药物间成分配伍相冲而发生风险;而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时更要特别小心。
比如在购买感冒药时,就可以先查看其成分表,如果上面有几项成分重复,就最好不要服用。现在一些常见的感冒药包装上已有标注——“本品不能与有类似功效的感冒药联合使用”,大家千万不能看过就算。
不过高血压和风湿病比较特殊,小剂量治疗风湿的免疫制剂联合应用反而会降低不良反应;而高血压药物每种一般都只降低10mm汞柱,降压目标较高者必须多药联合应用。
总之,药不能想当然地吃,要严遵医嘱和说明书服用。养成服药前先阅读说明书上的习惯,了解它的禁忌证和禁忌人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不要恐慌,如果情况严重,尽快就医。
这些用药知识你也应该知道晕车药应在上车前15~30分钟服用。
司机吃了含有组胺类成分的感冒药后,至少6小时后再开车。
睡前补钙效果最好。
补钙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
孩子经常说眼睛干涩、傍晚就看不清东西,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
姜糖水适用于外感风寒感冒,不适合风热感冒。
药品说明书中储存方法标示为“阴凉处”,指保存温度不超过0℃。
药品说明书要求药品贮藏在“冷处”是指~10℃。
以下情况不能使用创可贴:创面不干净或伤口有异物时;深而窄的伤口,如铁钉误伤手指、脚趾时;被动物如猫、狗等咬伤后。
煎煮中药时,加水量以超过药物~3cm为宜。
正确煎中药的方法是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
胃药抗酸药宜餐后1~小时服用。
胃黏膜保护药的服药时间一般为空腹或餐前0.5~1小时服用。
医生同时开了中药与西药,一般服药时应遵循:中西药无论哪种先服,至少相隔半小时。
能较好消化油腻肉食积滞的中药是山楂。
滴眼药水时,应轻轻将下眼睑提起,使眼球与下眼皮之间形成一袋状,将药水滴入袋内。
通常情况下,滴眼剂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盛夏时节感冒,出现眩晕、微微怕冷、出汗不多,不想吃饭,脑袋发沉等症状,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
小儿腹泻可以口服补液盐防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部分内容源自:知乎、家庭杂志;图片源自网络
「推荐阅读」
遇上酒精,这1种药物可能会要命!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要做到“三不”和“三问”!
儿童用药常识及禁忌大全,给孩子一个更安全的童年!
嘉医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