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直、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畸形、废而不用。目前其病因尚不清楚,主要与遗传、感染、雌激素、免疫因素有关。RA属中医学“痹证”、“顽痹”、“骨痹”范畴,主要病机以肝肾亏虚为本,寒湿阻络、湿热滞络、痰瘀互结为标,病理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认识,值得借鉴,给治疗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一、细胞(RBC)免疫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近年来受到重视。已有研究表明,红细胞通过免疫粘附参与机体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因此红细胞免疫系统的状态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红细胞通过C3b受体(CR1)所完成的免疫粘附在清除机体免疫复合物方面起主要作用。而红细胞CR1因某些原因受到损害或抑制,导致CIC(免疫复合物)大量蓄积,或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RA患者RBC-C3bR及AE-R(自体红细胞花环率)明显低下,RBC-IC-R显著升高,RBCC3bR-R与患者血清中CIC含量呈负相关。RA患者红细胞CR1数量下降,活性减退,导致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同时红细胞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能力亦明显低下。而CIC数量的增高则可能与疾病状态下体内大量免疫复合物形成以及红细胞CR1功能降低均有关系。目前普遍认为RA的发病过程是免疫调节功能失调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e的吸收率降低,可能导致贫血,Cu的日吸收量增加,血清和关节液中含Cu量比正常人高。治疗风湿性关节的药物和Cu络合后,其抗风湿作用加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Zn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服用锌制剂能改善病人的病情。
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指出了痹证的基本病因。近几年来,许多医家对RA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1.王氏根据活动性RA的病因及临床常见证候,总结RA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风寒湿入侵机体,郁久化热为毒,或直接感受热毒导致气血壅滞不通,痹阻脉络。强调热毒瘀血在RA活动期的重要致病机理。
2.潘氏等概括RA的基本病因病机为阳虚于前,以致四末不温,血行缓慢,痰瘀凝聚,滞结关节,积久不散则胶固而发为RA,并认为风、湿、寒、热只是诱发和加重病情的原因所在,尚不属于基本病机。3.适氏根据传统“六气皆能化火”的理论,对RA患者的活血滴及干血滴在医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认为RA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精亏,营卫俱虚,复因“六气化火”,“浊毒瘀热久留”而成。4.何氏等认为,瘀血夹杂既是RA的主要发病因素,又可作为主要病理机制,同时也是RA的基本特征。5.刘氏等认为,RA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受损,气血营卫不足;脾虚湿盛,痰浊内生兼瘀血阻滞。6.另有学者认为,RA的病因病机是人体内外因素(包括感染源和易感基因)等共同作用所致的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当人体正气虚损,失去自稳免疫调节机制情况下,遭受风寒湿邪等侵袭,邪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肌肉、关节等肿胀、疼痛,重者伸屈不利而成痹证。
四、中西医结合观点:有报导认为,RA患者可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障碍而影响其应激能力,皮质激素(CS)有利于激活HPA轴的功能,增强患者应激能力。益气健脾、补益肝肾中药有明显调节HPA轴功能作用。这证明补益肝肾中药与CS有协同作用,给治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文章转载自《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中西医对比》,作者为兰培敏、王平仁。作者单位:医院,)
文章结尾,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在对RA的病因机制的研究上始终未能明确,国内外学者也始终在为明确病因做出自己的努力。余以为患者可以平时注意进行食疗,即遵照医师指示,通过饮食的改善来控制病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