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重度皮肤溃疡的类风湿关节炎如何处理

讲者:医院邓雪蓉整理:巩丹丹

发布者:郭越审校者:王振青

先介绍一个病例:刘某,女,51岁,主因多关节肿痛16年入院。患者确诊类风湿关节炎,在13年前用强的松30mg~20mg/d+甲氨蝶呤15~7.5mg/w治疗,7年前关节肿痛加重,且左下肢小腿皮肤斑疹,搔抓后破溃,形成溃疡,逐渐扩大,使用强的松65mg/d+甲氨蝶呤15mg/d,2年前用强的松20~25mg/d+甲氨蝶呤7.5mg/w+芬必得0.3g,Q12h,半年前左下肢溃疡未愈,右下肢疼痛,皮肤发黑发硬,蔓延至足部,化验:类风湿因子IU/mL,抗CCP抗体>IU/mL。患者既往有抑郁症6年,伴重度骨质疏松,且饮食和睡眠差,不能脱离非甾类抗炎药,丧失家庭和社会角色。查体:周身关节疼痛,双手关节肿胀,双肘和双踝关节肿胀压痛,左下肢有巨大溃疡1.3*9.5cm。化验:血沉40mm/h,C-反应蛋白30.1mg/L,病情活动指数DAS28高达8.31。影像学检查:指间、掌指关节间隙变窄,腕骨融合,尺腕、桡腕关节间隙狭窄,多发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皮肤溃疡涂片找细菌、真菌和分支杆菌均(-),培养(-),4-11-26左下肢皮肤活检:局部溃疡形成,其下方可见坏死组织,真皮血管壁增厚,有些管壁纤维素样变性,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见核变,皮下脂肪组织中可见淋巴细胞、组织及浆细胞浸润。治疗:使用阿达木单抗40mg,皮下注射,2周一次;甲氨蝶呤15mg,qw;来氟米特10mg,qd;强的松逐渐减量,25-10mg/d;烧伤科清创,使用定期换药。2个月后左下肢溃疡为10.5*9.5cm,ESR和CRP降至正常,DAS28降低到5.2。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皮肤损害发生率为76%,表现为类风湿结节19%,掌面红斑19%,淤青16.1%,血管炎4.4%,皮肤萎缩3.9%,另外,还有雷诺现象、淀粉样变和黄甲综合征(指/趾甲变黄且颜色不均,持续的淋巴水肿和肺部病变)。类风湿性血管炎是累及一大组血管(中等血管、小动脉、毛细血管后静脉)血管壁的坏死、阻塞和组织缺血,多见于长病程、关节残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且类风湿因子往往高滴度,半数有类风湿结节,平均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确诊后13.6年,而5年内少见。

类风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疲劳、肌痛、发热、体重下降;皮肤血管炎(甲襞梗死、下肢皮肤溃疡、指端缺血、坏死和坏疽);神经系统病变;眼部病变;心脏病变;肺部病变;肾脏病变和消化系统等。

类风湿性血管炎的治疗由类风湿性血管炎类型、分布和靶器官受累程度决定。如为孤立性皮肤病变,则预后较好,无需免疫抑制药,对症和观察即可,但下肢溃疡者除外。而系统性血管炎有肌肉、皮肤和内脏器官的受累,可应用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治疗推荐

1、系统受累者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可改善预后,重度脏器受累者如深度皮肤溃疡、神经病变、巩膜炎等推荐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证据等级1B)。

2、硫唑嘌呤可作为起始治疗时环磷酰胺的替代药物或用于维持治疗。

3、难治性类风湿性血管炎可考虑TNF抑制剂(证据等级2C)。

4、预防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性。

对于下肢溃疡的治疗

1、无系统性血管炎者:治疗同静脉瘀滞患者,主要方法包括:①生理盐水湿敷,去除焦痂;②合并静脉瘀滞者,如动脉循环通畅,可以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包扎减轻水肿;③溃疡渗出较多者,使用闭合性水胶体或藻酸钙敷料收敛;④植皮;⑤不推荐使用含抗生素的外用药;⑥外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肯定。

2、合并系统性血管炎者:抑制急性血管炎症。①激素:重症患者可予以1g/d,1-3d,序贯1mg/kg/d,强的松2个月减至20mg/d;②环磷酰胺:口服或间断静脉注射,2mg/kg/d;③其它病情改善抗风湿药:硫唑嘌呤有争议,甲氨蝶呤不肯定,如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类风湿性血管炎,换药。④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对皮肤血管炎、多发性单神经炎、心包积液、白细胞减少、肝肾受累的患者有效;阿达木单抗对血管炎有效,停药后复发。还有其他生物制剂:抗CD20单抗和白介素-6受体单抗。

辅助治疗包括预防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戒烟和皮肤护理,有复发者可重新起始治疗,预后主要死因为感染。









































白癜风图片
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gjyzl/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