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背蓟
来源产地菊科蓟属植物绒背蓟以块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于河岩、山坡草地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别名猫腿姑。
绒背蓟,多年生草本,高50-cm。
块根肥大,呈脚趾状互相重叠,鲜时灰白色,多汁,干时呈黑棕色或黄棕色。
茎直立,上部分枝,表同暗紫色或绿色,有棱,被柔毛。
单叶互生;叶无柄,基部稍抱茎或下部叶有短柄;叶片长卵状披针形、卵圆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16cm,宽1-2cm,先端锐尖或渐狭呈刺尖头,基部圆形,边缘密生细刺或有刺尖齿,上面绿色被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
头状花序单生枝端及上部叶腋,直立;总苞钟状球形,总苞片6层,披针状条形,先端锐尖;全为管状花,花冠紫红色,长近2cm,筒部比檐部短。
瘦果长圆形,长3-4mm;冠毛羽状,淡褐色,长13-15mm。花、果期9月。
性味功效《全国中草药汇编》
微辛,温。
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
《中药大辞典》
微辛,温。
祛风,除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
《中华本草》味微辛;性温
祛风除湿;活络止痛。主风湿痹痛;四枝麻木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治风湿性关节炎:绒背蓟四钱,白酒一斤,浸十天,每服十至十五毫升,每日三次,儿童酌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