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灵验奇方

导读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为“白虎历节”,病情顽固难愈,中医药防治该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本文作者精研仲景经方,组创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方历节蠲痹汤,疗效好、副作用小、方法简便易行,值得学习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

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扶正固本。

连翘20g、寄生30g、续断30g、鸡血藤30g、牛膝30g、秦芄20g、威灵仙30g、枸杞30g、桂枝15g、白术15g、茯苓30g、制附子15g、木香6g、红花10g、黄芩15g、千斤拔20g。

风重者加青风藤30g、海风藤15~20g。

湿重者加薏苡仁30g、泽泻15g。

寒重者加干姜10~15g、北细辛6g助附子祛寒,并适当增加制附子量。

化热者附子减量或不用,加七叶一枝花、银花各30g。

久病指趾关节肿胀者加守宫、地龙、乌蛇。

久病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当归;肾阳不足者加鹿角片。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连翘减半并去黄芩,加山药15g、谷麦芽各30g。

每剂两煎,每煎一小时,共煎取药汁ml,每次温服ml,每日3次,饭后服。药渣再煎取热汁,每晚泡手足,每剂泡两晚。汤剂用于症状显著期,缓解期适当增加剂量,制成小水丸,每次服6~10g,每日2~3次,饭后服。30天为一疗程。连用1~3疗程。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关炎”)各阶段的治疗,随证加减应用,具有控制炎症、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防止畸形的作用。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研究中心、天津市中医研究所风湿寒病研究室王兆铭研究员经验方,原名为“类关炎基本方”。

因类关炎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所论“历节病”和《济生方》中论五痹历节之“白虎历节”极为相似,历代医家已认识到,历节虽属痹病范畴,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痹病,王兆铭研究员认为以往有“尪痹”、“顽痹”之称,但纵观历史文献,以“历节”一词来形容类关炎更为贴切(注),故笔者将该方名为“历节蠲痹汤”,并在临床应用中对药物、药量略有改变,随证加减项下增加了后三项(临床根据患者体质、病情等个体差异还可以有其他加减)。用法由原每剂两煎服两次(原服法有患者诉承受不了)改为分服5次,每日3次,并增加了药渣再煎取热汁泡手足,提高了疗效。

笔者从年以来用该方治疗类关炎例,除就诊一次后中断治疗37例外的例,按年6月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类关炎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结果如下:

①控制(经治疗所受累关节肿痛消失,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PF、ESP恢复正常,且停药后可维持3个月以上)例,占31.9%;

②显效(受累关节肿痛明显好转或消失,ESR、RF滴度降低;或ESR、RF已复常,但关节肿痛尚未完全消失)例,占34.9%;

③有效(经治疗后受累关节疼痛或肿痛有好转)81例,占23.6例;

④无效(经治疗1~3个疗程,受累关节肿痛无好转)34例,占9.9%。总有效率90.1%。

1、李xx,女,32岁,本县界碑乡农民。

年1月6日初诊。指掌关节晨僵、疼痛、肿胀,握拳困难,活动障碍逐步加重3月多,恶风畏寒,遇刮风、天冷病情明显加剧。舌淡红,舌苔白。脉弦缓。ESR53mm、RF69lu/ml。

诊断:类关炎。

用历节蠲痹汤加青风藤、海风藤、干姜、北细辛。7剂。

1月17日复诊:病情减轻,活动能力改善。原方去干姜,加鹿角片,守宫、地龙,制为小水丸,每次服6g,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3月。

年10月28日患者来诊,述服丸药后,已无明显不适,能做一般农活。但入秋以后,指掌关节又有些僵痛不适,因担心病情复发再次来诊。患者要求复查原化验的两个项目,其结果为:RF18lu/ml,ESR20mm。处以该方汤剂5剂先服,水丸2月量续服。

年11月5日再次来诊,指掌小关节略有晨僵肿痛,一般状况尚好,要求再开一料水丸巩固,处以该方加黄芪、当归、鹿角片,薏苡仁,75天量。随访近期未见不适。

2、张xx,女,76岁,本县青云乡农民。

年3月21日初诊。患类关炎10多年,现症:慢性病容,精神差。指、掌小关节僵硬肿痛,手指关节轻度畸变,屈曲难伸,膝腿关节肿痛,行动不便,扶杖还需其女儿搀扶而行。舌淡茄白,脉弦缓而虚。患者原在他处经常吃西药,胃受不了,现在既不愿吃西药,又不愿熬中药喝苦水,要求开小丸药服。便处以该方加黄芪、当归、薏苡仁、守宫、地龙、乌蛇。两月量。

6月5日复诊:精神转佳,虽扶杖却不需人搀扶,指掌及膝腿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屈伸较以前灵活。患者要求继续治疗,仍处以原方为小水丸2月量巩固。患者为防复发,年、年每年都分别两次前来要求开小水丸巩固,最近一次是9月26日,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手指关节畸变与初诊时相比处于稳定状态。仍用原方减少祛邪药增加扶正固本药巩固。

类关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难治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仲景《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是治疗类关炎临床应用近两千年而公认的经典效方,前者适用于风寒湿邪留滞于骨节、筋肉兼有内热的历节病,只要见到“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五大主症之前两症再加后三症之一,脉浮数或沉弦数。或有口渴或口干者,便投之有效;后者适用于“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者,有是证用是方确有良好疗效,但方中乌头有剧毒,不少病患嫌煎熬方法麻烦,就只好不用,以免变生意外。临床治病多一个效方就多一个克病致胜的有力武器,历节蠲痹汤虽不属经方,但临床确有一定疗效,不失为治疗类关炎的常备方。

历节蠲痹汤的用法属于中医辨证论治内容之一的专病专方随证加减模式,虽不能完全用于所有类关炎患者的治疗,但应用得当,能够起到“抓住早期治愈,控制中期发展,改善晚期症状”的作用。

本文摘自华夏中医论坛名师开讲板块。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灵验奇方

1.我用黄柏外洗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配方及用法:黄柏20克,苦参、浮萍、地肤子、蛇床子各10克。上药加清水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备用。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处,每次擦洗5-10分钟,每日3次。疗效:屡用腰验,疗效显著。按语:方出《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在临床中,同时配用三藤通脾汤(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秦艽、桑树枝、牛膝各20克,没药10克,桑寄生、黄芪、当归、连翘各20克,生甘草10克,水煎内服),内外并治,疗效显著。百姓验证:河北唐山市丰润区卫生院赵士良,男,60岁,医生。他来信说“高风娟患类风湿,腕膝关节肿痛1年多,走路因难,手不能端东西我用本条方结合强的松龙局部注射为其治疗,很快就不痛了。现在!地还在巩固治疗。引自:《百病中医熏洗熨擦疗法》

2.我采用固本培元法治类风湿10例均痊愈

类风湿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不管男女老少都有患此病的。治疗此病有多种方法,有药酒擦法、外敷法、药水熏洗法、内服汤药丸散法等,方法之多,举不胜举.

我深入研究了类风湿的病理病机,采用固本培元、标本兼治方法治愈了10位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发病时间最长的9年,最短的1个月;年龄最大64岁,最小16岁。

配方及用法:黄芪50~克,党参苍术、茯苓、秦艽、松节、桑枝、蚕砂忍冬藤各15克,当归10~20克,白术、路路通、蜂房、防己、赤芍各10克,甘草、草鸟、川乌、乳香没药、红花、土整、附子各6克,灵仙15~30克,白芍、虎杖各20克,蜈蚣3克。每天1剂,其中除蜈蚣、蜂房、土整研成粉外,余药水煎服,日服2次。在服煎剂的同时,把蜈蚣、蜂房、土整粉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食腥、酸、辣的食物。服药初期可出现腹胀、纳差、轻微腹泻,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疼痛加剧。我治疗类风湿的病例虽然不多,但收效很大,一般服药1~15天开始起效,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后痊愈者6例,明显好转者4例。百姓验证:李某,女,60岁,家住柳州特种汽车厂院内。自述关节疼痛多年,年7月23日因被雨淋,全身关节(指、腕、肘、膝、踝)红肿疼1痛加刷,屈仲不利,步履艰难。到市卫校检查确认为类风湿。7月28日找我诊治,服上方药物一星期。局部肿胀减退。二诊:继鉄用原方7剂,局部肿胀大减,肿痛明显改善。三诊:按原方调治30天,诸症皆除,关节肿痛基本消失,关节屈仲自如,行走如常。荐方人:广西柳州市革新路五区号李元龙

3.我成用本药酒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特好

配方及用法:千年健、青风藤、海风藤、穿山甲各10克,50度白酒毫升。将酒和药放入大口瓶内密闭浸泡7天即可服用,每日服35毫升,分2-3次温服,连续服用2~3个月。疗效:治患者例,治愈例,临床症状改善44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13例,总有效率%。方中千年健善搜风祛湿,消肿定痛,壮筋骨;穿山甲祛风活络;青风藤、海风藤专祛风湿。四药以辛温醇酒合之,具有祛风除湿、逐淤活络、消肿定痛之效,可稳定病情,止痛效果尤佳。百姓验证:云南曲靖市南宁小区贺友菊来信说:“本人患有类风湿性关节30多年,手腕关节及肘关节僵硬形,肌肉萎缩,仲屈艰难,藤关节疼痛,行走不便。曾服中草药、西药无数,效果不好。后来采用本条方治疗4个月,又结合条方外搽患处,现在关节疼痛消失。”荐方人:医院主治医师肖致意引自:《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gjyzz/4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