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何频频私停ldquo

白癜风克星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44.html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慢性、进展性、长期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使得多数患者都要长期与类风湿病情打交道,痛苦不堪,临床上也有不少患者私自减停药导致病情加重的反面教材。

下面就对类风湿患者在治疗期间私自减停药,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做分析。

ONE

患者私自减停药可能性最大的三原因

01

对疾病认知不够

患者没有深刻认识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不是一次两次治疗就能够根治的。

当病情稍有好转时,不少患者就认为自己好了,可以停药了,殊不知盲目减停药的严重性,很大可能病情卷土再来。

对疾病知识不够,也容易轻信被不良人吹得天花乱坠的“类风湿秘方”;

相信有“速成药”的存在,这也成为类风湿患者在规范治疗疾病道途中的一大阻力。

建议

作为家属,我们要给予患者足够的陪伴与理解。

并保持清醒把准方向,接受专院专业治疗,即使病情在好转,也不要私自减停药;

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听取医生的建议。

作为医生,也要积极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在患者需要时,及时提供咨询支持,避免其走不必要的弯路。

02

担心药物副作用

临床上有好多患者心中都有这样的矛盾,“药物有副作用,长期服用药物会不会对器官不好啊,会不会上瘾啊”;

他们担心药物副作用,甚至是拒绝吃药;等待疾病在恢复期时,想停药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建议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用药前,医生尽可能向患者讲清楚、患者尽力知晓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应对方案,最大程度趋利避害。

与此同时,还应制定一个针对药物副反应的沟通预案。

03

药昂贵、经济压力大

类风湿慢性疾病学长期治疗,造成的医药费用对于患者及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加上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分布不均衡,80%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20%在较富裕的农村;

贫困农村及偏远山区基本没有,这一现状无疑在给类风湿要科学规范治疗以重创。

对居住在偏远山区的人来说想要到院治疗的阻碍实在太多,路途遥远,吃行都要耗费精力与时间;

所以有些患者就有了“等有时间再去吧”、“等宽裕了再去吧”……

即使是住在大城市、就诊方便的部分患者,也会存在相似的情况;

由于收入不多,家庭负担重,加上没有一定的医疗保障,部分患者特别是年纪大的患者药物这么贵,就不吃了。

建议

针对这一情况困难的患者完全可以将家庭经济情况和主治医生沟通,医生帮其在疗效和费用之间寻找最制衡点,最省事省力解决好问题。

在对待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现实原因上,我们只能共同努力,步步变好。

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如:为患者建立各自档案,进行电话、书信回访,督促用药。

看到以上我们不禁发问:“类风湿患者可以减药、停药吗?”“什么时候才可以停药?”“又该如何进行减停药?”

TWO

病情缓解后可酌情减停药

01

减停药的前提:类风湿关节炎缓解了

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符合以下6项中大于或等于5项并至少连续2个月者,考虑为临床缓解指标:

①晨僵时间<15min;②无疲劳感;③无关节疼痛;④无关节压痛或活动时无关节痛;⑤无关节或腱鞘肿胀;

⑥血沉(魏氏法):女性<30mm/h,男性<20mm/h。

但如果患者有活动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肌炎;以及近期因本病所致的体重下降或发热,则不能认为是临床缓解。

02

谨慎、循序渐进减停药

类风湿患者在减停药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医生专业能力,和医生务必沟通好;

不要私自减药、停药。

同时牢记疾病减药停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医生一般让患者维持缓解状态半年的时间。

等到了合理时间时具体实施也要按部就班、缓慢进行,不能求急心切。

第一需要停用的是抗炎药,尤其优先考虑不良反应较大或是就条件价格昂贵的药。

第二停用的是生物制剂,不仅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不能承担起长期生物制剂治疗的高额费用,还考虑到长期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如容易出现感染或肿瘤。

传统的DMARDs,包括常用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不可以轻易停止使用,尤其是长病程患者。

但一般来说,对那些初始、病程非常短,且经治疗很快达到缓解的早期患者,可以酌情考虑停药。

总之,减药与停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药物用量越少,减量越慢。

即使患者病情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不能盲目停止;

在减药停药期间甚至是过后也需定期复查,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期间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gjyzz/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