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七夕,今又七夕,文化搭台,商业主演。
情人节,似乎越来越不新鲜,正如段子所说:除了清明节,全是情人节。
尽管如此,商家依然不亦乐乎:各种各样的宣传,千姿百态的活动,接着节日的”浪漫气氛“,开心着情侣们的开心。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不用去看销售数据,都知道不少店主收获满满。
相对应地,对于情侣们来说,花钱在所难免,正所谓存钱千日,用钱一时。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情人节的消费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之前的情人节,人们的消费选择主要集中在赠玫瑰、看电影、去餐厅、送首饰、买化妆品这几项常见的表达方式中,再接下来有了线上红包,便是各种”“的截图。
近几年,这些方式依然是选择的主流,但是在这些主流中逐渐诞生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比如以下几种:
1、个性定制。简单说,就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人的喜好去定制礼物,比如刻有对方名字的打火机、印着双方亲密照的抱枕或者特定姿势的4D照片打印等待。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年的西方情人节,个性定制的礼物销售量排到了前五。
2、亲密帐号。如果一个账号是独一无二的(比如游戏号、社交软件账号、车牌号等),而且它又代表着特殊含义(比如情侣的生日、恋爱纪念日、结婚纪念日等),这肯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正式这种心态的驱使,使得亲密账号的消费成为一种潮流。
3、DIY培训。相比起冷冰冰的花钱,不少情侣更加看重的是对方的用心程度,在这一项指标中,亲自动手意义非凡,比如说做个DIY的情侣蛋糕、用蔬果雕刻出玫瑰花、亲自下厨做一顿丰富美味的晚餐等待。但是这对于不少在这方便的”小白“来说,不是易事,于是乎,在情人节前几天或当天,很多商家打出了DIY速成的招牌,手把手教客户完成自己的情人节作品。
4、情趣用品。之前,就算是情侣,在传统思想下,情趣用品也是让人难以面对的礼物,而现在,变成了浪漫的加持。当然,电商行业的数据报告显示,这种情人节礼物的消费者更多是年轻的热恋小情侣。
5、理财产品。”爱她,就给他一份爱的保障“”投入13元,订制属于你们的爱情存单“,在情人节前,类似这样的宣传语活跃在各大金融机构的宣传平台上。赋予爱情知之名的理财产品,得到了不少实用主义者的青睐。令人比较惊讶的是,本以为这种有“绑定性质”的礼物,主要是在已婚者中,其实不然。某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数据显示,未婚情侣占了半壁江山,不过需要提醒大伙的是,该网站的跟进报告中显示:98.39%购买了“恋爱保险”的情侣三年内都分手了,这就尴尬了。
新的消费热点让情人节的庆祝方式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但需要提醒的是,情人节消费,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些许惊喜和浪漫,为爱情保温,但是有些情侣却将它变成了攀比和浪费的重灾区,以为这会带来别人的羡慕和赞美,殊不知在更多人眼中,这是何其幼稚的行为。
别忘了,情人节的核心是爱情,而非礼物。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