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
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慕名来刘老处就诊。自毕业后分配至林场工作20余年,3年前出现手指、腕关节疼痛,开始时痛处游走不定,久则手指、腕、肘关节肿痛、晨僵,渐至肿大变形。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经西医用治疗未效。来诊时患者双侧指、腕、肘关节肿大,指关节畸形明显,肿胀热痛,有晨僵;舌紫暗、苔白黄相间,脉沉滑。
刘老采用清解湿毒、蠲痹通络的方法,药用忍冬藤、青风藤、海风藤、秦艽、乌梢蛇、全蝎等,14剂药后关节热痛有所缓解,坚持中药调治半年余,关节疼痛消失,关节肿大畸形亦明显减轻。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疾病,主要受累关节有肘、腕、指掌、指间、膝、踝关节等,也可以出现关节外表现如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相关肺病等,目前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关节炎症,常致肢体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丧失自理能力。
刘老曾诊治过一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因类风关,影响腕、指、髋、膝等关节,致关节严重畸形,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十分痛苦。刘老运用中药调治年余,关节功能明显恢复,可下床行走,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感悟
跟随刘老门诊,见到过多例类风关病例,我也运用中药治疗数例,大多疗效明显。类风关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痹”字,在中医文献中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及竹木简。《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对于其预后亦有说明:“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问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痹”意为“闭”,为不通之意,为邪气留着于筋骨,使其脉络不畅,也是“不通则痛”。因此刘老主张治疗本病当以通为用。本病以邪实为主,查其病性,常用寒热之分,又当据辨证处方。其急起发作期者多见热证,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主要治法,因筋脉不畅,痰浊凝着,导致皮下结节或关节畸形,故又配合温通药物及虫类药物,以搜剔络邪、解痉止痛。
本病为免疫性疾病,其发作多受气候变化、起居条件、饮食等多种自然、生活因素影响,甚至情绪对于症状也有一定影响。对于不同患者,其影响因素每有不同,且病情时又有反复,因此患者在坚持治疗的同时,亦应注意仔细观察了解诱使关节疼痛发作的原因,以尽量避免或减轻发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