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导语
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可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病情,但长期使用不仅会导致疾病复发,还会造成多种并发症,危害患者健康。那么对于类风湿患者来说,糖皮质激素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呢?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类风湿(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炎,可引起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强直、畸形及出现不同程度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见于40~70岁人群。RA的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GC)、抗风湿性药物、生物制剂、中药制剂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在RA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地位独特。
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是治疗类风湿中最具有争议性的药物之一。一部分人认为激素治疗后,关节疼痛就能有所缓解,神奇药效令人惊喜;一部分人却指出,糖皮质激素在服用早期确实疗效显著,却经受不住时间考验,后期会复发且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
那么对于类风湿患者来说,糖皮质激素究竟是”雪中送炭的人间天使”还是”披着糖衣的地狱魔鬼“?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糖皮质激素,其次它在类风湿治疗中怎样发挥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禁忌事项。
何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学名叫做「I上腺皮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抗炎作用,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其调节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对于类风湿患者来讲,我们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治疗中怎样发挥作用,会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浸润和渗出,从而使细胞间质的水肿消退,达到缓解关节肿胀与疼痛的作用,还通过与胞质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来增强抗炎基因或抑制炎症基因转录,改变炎性介质水平,进而影响炎性细胞与分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另外,糖皮质激素还可通过抑制细胞与体液免疫,以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进而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因此,其具有强效抗炎止痛效果,对改善RA症状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抗炎药物。
尤其在类风湿急性发作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晨僵和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或伴随严重并发症,常常令其痛苦难耐,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镇痛药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又不能很快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而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有强力抑制作用,能迅速消除关节肿胀,减轻疼痛与晨僵,缓解全身症状,无疑给正处于痛苦中的患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那么这一针是否就可以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呢?尽管糖皮质激素在治疗类风湿药物中消炎止痛作用最强、且生效快,但同时也最常被乱用滥用。
有些患者为了缓解痛苦,自己吃激素;
有些医生为了显示自己“药到病除”,给患者大量注射激素;
有些诊所为了突出自己的“祖传秘方”拥有奇效,在自制的“中成药”里掺入激素;
还有不少患者在网络上购买所谓“特效药”,实际上多是激素和止痛药、维生素的混合叠加……
种种原因导致患者依赖上激素,脱离不了激素,对激素逐渐上瘾。所以糖皮质激素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激素会给患者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严重影响病情的有效控制,导致全身症状频频复发、关节破坏变形;同时也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而这些危害并不小于类风湿本身的危害,有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可谓称为集“天使”和“魔鬼”于一身的药物。既可以明显快速缓解关节肿痛,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关节骨破坏,但是,不合理长期应用激素,即使是小剂量,也会带来副作用。类风湿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规范用药。
应用糖皮质激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小剂量较合适,大剂量要慎重
小剂量是指每日使用泼尼松一粒半至两粒(7.5~10mg/日)。临床实践证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缓解多数患者的症状,并可作为非甾体抗炎药疗效不满意时的短期措施。而对于伴有严重血管炎、大量心包积液、严重眼疾患、高热不退、多发类风湿结节、短期关节损伤重的患者,医生才会考虑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大剂量使用,尤其是冲击治疗时,需要警惕心律失常、精神失常、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2
联合用药,拒绝单干
虽然激素有一定阻止关节破坏的作用,但激素必须与抗风湿药物联合应用,必须纠正单用激素治疗类风湿的倾向,也就是说,激素应与抗风湿药同时使用。如不与抗风湿药合用,便会导致激素疗效变差,需要加大剂量才能控制症状。有时患者可能关节不肿不痛,但关节逐渐出现畸形和功能下降情况,到那时已失去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
3
局部注射关节腔,不封闭
对于关节肿胀明显、受累关节少、全身治疗有禁忌的患者,可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抑制滑膜炎症,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软骨。
4
小剂量,副作用仍警惕
小剂量激素治疗时,RA患者的糖尿病及高血压发生率虽无增高,但骨质疏松发生率有可能增高,需同时补充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也可造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发生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比不用这两种药物者增加12倍,且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激素使用剂量相关。上腹不适患者应加用胃粘膜保护剂或适当使用制酸药。
因此,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我们应当取其利,避其害,使疗效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不管是糖皮质激素还是其他药物,始终都只能起到控制炎症和缓解病情发展的作用,无法祛除关节深层炎症、根源调节全身免疫,且易出现不良反应。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医院,最新科研成果及“局部联合全身”等规范诊疗理念也投入临床运用,无数的康复案例已经证明,类风湿通过科学规范的医治和愈后管理是能够实现病情不再发展的,也可以在解除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的同时避免关节交融致残,做到愈后不复发。
免责声明: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背景,实施健康解答和网络挂号,具体诊疗情况以来院面诊医生为准。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图文来源:风湿百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