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除根据临床表现外,主要依据是实验室检查结果,医院测定方法和试剂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正常者指标改变趋势相同。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以变性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分为5种亚类:IgG、IgA、IgM、IgD及IgE。目前常用的乳胶凝集法检测的主要是IgM,类风湿因子1:16为阳性,对类风湿因子应报效价而不能只报阳性或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效价在1:80以上,阳性率达80%,效价的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呈比例,但高效价则说明病变活动。因此类风湿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之一,但阴性并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必须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其他免疫学检查由于本病存在着免疫调节的紊乱,因此在急性活动期常可见体液免疫亢进,IgG、IgM及IgA大多增高,尤其以IgG增高为最明显,IgM、IgA变化轻微,补体C升高,总补体大多正常,但有明显的血管炎者补体C可降低,冷球蛋白可增加。近来发现抗类风湿关节炎协同核抗原抗体(RANA)阳性,是诊断类风湿的一项有力证据,阳性率为15%左右。
几项蛋白检查△血沉(ESR)。在本病活动期多为增快。
△反应蛋白(CRP)。在炎症早期浓度增高,活动期阳性率可达70%~80%。
△血红蛋白。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常有轻度或中度贫血。血清铁、铁结合力可正常或偏低。
滑囊液检查正常膝关节滑囊夜量不超过3.5毫升,为无色、透明、高度黏稠的液体,白细胞数小于0.2×/升,无红细胞、无细菌。活动期可见白细胞浆中含有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补体复合物包涵体吞噬细胞,称类风湿细胞(regocyte),关节液中类风湿因子可阳性。
X线检查一般多查手足关节。有时足关节表现不多,但X线已见骨破坏。早期病人X线征象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数周或数月后可见关节附近骨质疏松,以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不规则,晚期骨质破坏增多,可见关于半脱位,直到骨性强直。多见于两年以上病变。骨质疏松可因激素治疗而加重。
科普不能代替医生诊疗
如身体不适YaYa提醒您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摄图网享有。
声明:本文为YaYa医师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