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指南
(摘自: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4(4):-.)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1:3。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4%。本病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此外,RA患者可有发热及疲乏等全身表现。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酸(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RA治疗药物(表1)。NSAIDs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使用NSAIDs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用时注重NSAIDs的种类、剂量和剂型的个体化;
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
③一般先选用一种NSAID,应用数日至1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量,如仍然无效则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NSAIDs;
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或其他NSAID加质子泵抑制剂;
⑤老年人应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NSAIDs;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NSAIDs,如果必须使用,建议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萘普生;
⑦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NSAIDs;⑧注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定期监测。
此外,NSAIDs的外用制剂(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辣椒碱膏、酮洛芬凝胶、吡罗昔康贴剂等)以及植物药膏剂等对关节肿痛有一定作用。
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
DMARDs较NSAIDs起效慢,大约需要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类药物不具备明显的止痛和抗炎作用,但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常用于治疗RA的DMARDs如下所示。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3.生物制剂
治疗RA的常用生物制剂如下表所示。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4.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治疗RA的过程中应遵循小剂量、短疗程的原则,且同时应用DMARDs,并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糖皮质激素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伴有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的重症RA;
②不能接受NSAIDs的RA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③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RA患者;
④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如关节腔内注射)
5.植物制剂
治疗RA的常用植物制剂如下表所示。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二)欧洲指南(EULAR治疗建议)
欧洲抗风湿疾病联盟(简称EULAR)最新的年版“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建议”中提出的首要原则与治疗建议如下表所述。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