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与类风湿,区别不只一个字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经常被患者问“医生,我经常关节疼,是不是有风湿呀”。那么,今天小编就从专业角度跟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风湿,以及与它一字之差的类风湿,比较一下两者引起的关节疼痛究竟差别有多大。一、病因和年龄各不相同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先感染后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的疾病,在发病中最突出的症状之一就是关节炎,游走性的红肿疼痛。

本病首次发病年龄9~17岁,男女比例相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炎症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对称性、滑膜性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属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与细菌感染无关。该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发病年龄在40~60岁之间,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二、临床表现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起病较急,受累关节以大关节为主,膝和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关节少见,关节病变呈多发性和游走性,关节局部炎症明显,表现有红、肿、热、痛、压痛及活动受限,持续时间不长,常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残疾,在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可伴发热、咽痛、心慌等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缓慢,病变以慢性持续性关节破坏为主,发病的关节通常是对称的,最常见于近侧的指间关节,其次是双手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本病早期主要以关节功能障碍为主,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和畸形,伴有骨骼和骨骼肌萎缩,非常容易造成残疾。

三、实验室检查指标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抗链O常常会增高,抗链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80%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链O增高,常在1:以上,病情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

除此之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而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通常为阴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自身抗体常为阳性,同时血沉(ESR)和反应蛋白(CRP)常升高,这两项指标通常是反映病情活动度的主要指标,病情缓解时可降至正常。

全国中西医结合类风湿疾病学会修订标准(年):

(1)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关节肿胀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与其他病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2)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3)实验室检查:RF阳性,ESR多增快。

(4)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X线表现。

具有上述症状和体征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

四、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首先要消除链球菌感染,其次是减轻关节痛症状。早期诊断,早期合理用药,联合用药是其治疗原则。一般给予抗感染药物,青霉素优先。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淤等药物对症治疗也常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尚无特异疗法,治疗目的是保持关节活动和协调功能,在不同的病期采用不同的疗法。治疗原则是:①抗炎止痛,减轻症状;②控制和减轻病情活动,防止或减少骨关节破坏;③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④尽量维持病人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

临床上很多类风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过于依赖中医,只控制疼痛,并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因此,类风湿患者治疗建议尽量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如果后期出现关节畸形,关节置换可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综上,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虽都有关节疼痛的症状,但并不是同一疾病,治疗方法和预后也截然不同。总结起来就是:风湿性关节炎可以通过药物治愈,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能缓解。

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fsxgjt/10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