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静,35岁,运城闻喜“姥姥和我”服装有限公司创始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闻喜创业。她把民间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用手工艺品深情讲述“姥姥和我”的温暖故事。
人物寄语
制作手工艺品,传承的是手艺,弘扬的是文化。
张静参加节目
“这些衣服,是我刚出生时姥姥给我做的,上面刺绣的花纹清新淡雅,又不失温暖。在我设计的产品中,这些衣服给了我很多灵感……”今年5月,在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节目的舞台上,张静面向全国观众,深情地回忆着自己与姥姥之间的点点滴滴。
姥姥做的虎头鞋,她穿着学会了走路;姥姥的针线手艺,更让她受益终身。于张静而言,姥姥不仅是照顾自己健康成长的至爱亲人,更是指引自己找到创业方向的人生向导。正是带着姥姥的爱与想念,张静将姥姥的老手艺与新工艺相结合,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上致富的道路。
姥姥的爱,给她创业的灵感动力
“我从小跟着姥姥长大,穿的衣服、玩的布老虎都是姥姥一针一线缝制的。”张静说,小时候,姥姥不知给她做过多少布鞋、布老虎、棉衣、棉裤,正是姥姥的这些针线活儿,燃起了她对传统手工艺品浓浓的热爱之情。在姥姥的影响下,儿时的张静就能给玩具娃娃缝制衣服,会用旧布料拼制出生动的布画。
张静在创作
“年5月,我偶然在街上看到各式各样的手工服装、棉鞋、布老虎。我想,这么亲切的物品、熟悉的感觉、温暖的手艺,为什么都是老太太在做?为什么只配在地摊上销售?”这股不甘心、不服气,这份对传统手工艺的情怀,引发了张静创业的初衷。
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静先是从事传统手工艺教学,在太原创办了“静·美术工作室”,这也为她后来的创业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基础。
“刚开始创业非常艰难,只凭一把剪刀、一双手、几块布料和元钱就开始了。这是我当时的全部家当。”一尺一笔地做设计,张静将闻喜乡土文化与大众消费实际相结合,她设计出的千层底布鞋、手工刺绣等,都销售火爆。
然而,事业刚刚起步,张静的产品就遭到了剽窃,这让她倍感困扰,却也更激发起她保护传统手工艺的决心。
之后的产品设计,她更加精益求精。无数次的市场考察,无数次的琢磨实践,张静把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融入自己的品牌文化。同时,她着手注册公司,申请商标、设计Logo等。公司刚开始运营,小单买卖利润低,她就拓宽市场,打销量牌,薄利多销。几年间,山西“姥姥和我”服装有限公司得到了良好发展。
张静在工厂验收产品
不断创新,她的产品让传统手工艺重获新生
张静十分注重创新,因此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以传统手工艺为基础,张静将中国传统的隔代亲情感融入自己的品牌,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寻找到巨大的文化价值空间和市场潜力。
张静的隔代亲的产品,从各种布料的组合应用、缝制纹样和造型的设计等方面大胆探索革新,各种新颖款式不断推出。“将传统手艺制品与时尚元素相融合,做出让家人放心的、纯手工打造的纯棉制品,这是‘姥姥和我’的基本原则;而通过我们的产品让消费者获得一种文化满足,更是我们最初的想法。”提到自己的产品,张静骄傲地说。目前,张静的公司拥有的传统特色手工产品包括各种香包、香囊、挂件、手链、布老虎、老虎鞋、抱枕等4大类多个种类。
年1月,张静正式将销售店面升级为直营专卖店,并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销售代理。很快,线上线下的代理就超过百人。目前,张静公司的线上代理商和线下直营专卖店,已经超过个。带动当地就业的同时,“姥姥和我”系列产品还漂洋过海,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张静介绍自己的产品
稳扎稳打,她带动更多人走上致富道路
近年间,张静不断外出考察、学习,参加各类比赛丰富自己。
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的比拼中,张静荣获一等奖,也是唯一代表我省到北京参展的优秀项目创业者。在这项大赛的山西省选拔赛上,评委对张静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项目有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创始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属于创业者的典范。“国家对创业项目扶持力度很大”。张静说,山西省为参赛项目提供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及高额奖金,闻喜县人社局还帮助他们申请到10万元贴息贷款,完美解决了当季的面料采购问题。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创业英雄汇”上,她的企业也成为山西唯一一家得到优异名次的企业。
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张静还大量调研,让自己的产品始终紧跟市场的脚步。一路走来,张静不仅收获了认可与荣誉,也把传统手工艺不断推向更广阔的平台。
张静是幸运的,她赖以谋生的技能,是从小最热爱的事情。她也把自己的幸运带给了更多的人。“我给农村的妇女们传授手工艺制作技巧,然后回收她们的手工艺品,统一贴标,统一销售。”在这种家庭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下,张静的企业已带动近千名下岗工人、残疾人就业,让上百名农村妇女在家就能有活干、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