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院美院师生百件巧手非遗艺术国庆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9月29日下午,在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大堂展厅中,一班大学生正聚精会神围着谭永定老师观看扎染技术。只见谭老师用手指捏起需要做图案的位置,然后用绳子、橡皮筋对面料扎制捆绑,放在药材锅中煮了15分钟,然后捞起来放入清水中清洗,很快她就把一块粉色的扎染作品展示在大家的面前。

9月28至30日,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印染工作室师生在学校图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印染、蜡染扎染、皮雕等“非遗”传统手工艺作品。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是谭永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通过这次现场展示为国庆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展览现场以实物展品、视频展示、现场操作等形式为师生送上一次异彩纷呈的“非遗”艺术大餐。这些作品主要结合湛江的生态特色,以湛江傩舞、遂溪醒狮、雷州石狗等非遗元素为设计元素,融入植物蜡染手工艺制作中去,并结合现代生活审美观念,设计制作成实用的服饰、挂包、抱枕、摆件、饰品、桌布、杯垫、围脖、灯饰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创意产品。

“这个作品变废为宝,很有特色,体现了生态、健康、环保、助农的设计意义。”展览上一组桉树叶植物染系列服饰作品吸引了岭南师范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金祥教授的目光,他建议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打造品牌做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

谭永定介绍,桉树叶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消炎、杀虫止痒的功效,每次经过桉树林,看见掉落土地上的桉树叶子色彩美丽,就想到了通过“非遗”扎染技术让桉树叶的色彩和各种生动的叶子形态留在布料上。她带领学生经过反复煮、染、蒸等的染色尝试和探索,终于把桉树叶暖灰色系肌理印在布料上,脉络丰富、形态素雅,耐人寻味。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下,许多优秀传统手工艺因工艺复杂、经济效益低等原因而被忽视,甚至濒临失传。近年来,岭南师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扎实推进“非遗”艺术进课堂,尝试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一些民间的手工艺技术,融入现代元素,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让这些民间艺术不断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大学生对手工艺制作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门技艺,而是对非遗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关天冲介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通讯员:黄国梅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关家玉通讯员:王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fsxgjt/1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