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很多外地人为它的温情所留。
我们便在百益上河城非遗生活馆遇到了一位叫做潘潘的侗族姑娘。
潘潘在这里打工,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用织布机手工织锦,织出来的锦再做成抱枕、包包或者衣服的领带、腰带。每个经她手制作出来的手工艺品都是孤品,基本可以卖到几百元甚至几千元钱。
潘潘以前在老家做鞋子,鞋子上的花花都是自己手工绣的。她所在的广西三江侗族的寨子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越野,大家参加越野的时候,都会需要穿上她做的新鞋子。
不过,此越野却并非彼越野。潘潘所说的越野是寨子里的人去另外的寨子里吃饭。在越野开始前的一个月,寨子里每天都会吹芦笙。在外打工的人也会从全国各地回到寨子里等着越野。寨子里吹芦笙的多是男人,年青人白天睡觉,故意选择在晚上吹芦笙吵得大家睡不着觉,大家也不生气,反而个个很期待越野的开始。三江侗族的人以越野的方式来增进邻寨彼此之间的感情。
潘潘是个八零后,在百益上河城非遗生活馆上班一个月可以拿到多元的工资,老板对她特别好还管吃管住。说到织锦,她很喜欢这样的手工,妈妈和外婆也都会,在她还小的时候,就对妈妈织的锦跃跃欲试,有时候还偷偷帮妈妈织。她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做这样的工作。在他们老家那里,关于织绵的手工,60后全部都会,70后基本都会,80后基本不会,90后完全不会,现在,像妈妈这一辈的老人大多因为眼睛不再适合织锦,所以,能够织锦的手艺人越来越少,经过她们手的手工艺品便更加难得也更加值钱。
潘潘织一行锦大约需要十几分钟,两天可以织一条她衣服上的那种锦,不过,像她正在进行的这种图案复杂的锦,光挑花都差不多挑了一周,根线显得密密麻麻,织好的那段便花了她一个月的时候。如果要织一个包包,大约需要花3个月时间才能够完工。
潘潘想越野的时候回一趟老家,也想回去了就不再回来了,但是老板对她太好了,让她又有些不舍得。
“老板可能不会放我走吧”。潘潘总结道。
潘潘的妈妈带着潘潘的女儿来看她,准备待上个几天再回老家。“有时候挺想孩子的,可是南宁是个有温度的城市,想走又不舍得走。”潘潘说这段话的时候面带微笑。也许,在她内心深处,她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南宁人的一份子。
潘潘工作的非遗生活馆只是百益上河城的其中一角。大多数人来百益上河城闲逛的时候,都会被它的艺术气息所感染。年以前,这里还只是南绢厂的厂房,工人们每天在厂房里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然后,有一天,它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停滞了,就像一段被切割的历史,永远停留在了年。
20年后,南绢厂的老旧厂房被改造成了创意街区,也成了年轻人热爱的南宁地标。除了充满复古范儿的创意建筑,甚至还把美国66号公路搬了过来。
“南绢厂”以另外一种方式复活了,老南宁人的记忆被铭记和延续了下来。重生的“南绢厂”为很多的外地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像潘潘,或者其他的人,像织锦,或者其他的工作。当游客为这里的艺术和创意吸引而来的时候,他们,或她们,正在这里以另外一种方式生活。也许你在百益上河城购买的每一个手工艺品,你喝的每一杯咖啡,你看的每一处风景,都由生活在南宁的外地人的一份功劳,他们,正为南宁的温情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