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啥,这儿离那戏院老近了,对面走两步就到。”
伦敦中国城的一家粤菜馆,一对夫妇操着东北口音交谈,妻子催丈夫快点吃,别误了看演出的时间。丈夫说剧场就在对面。对面的剧场应该是音乐剧《悲惨世界》所在的女王剧院。中国城在伦敦soho区,即伦敦西区。逢年过节中国人在这儿吃中国菜、买中国食材和特产。另一个便捷,就是看戏。
伦敦西区有近50家剧院,伦敦人的戏剧传统可以追溯到17世纪。即使二战时期,也有剧团在简单的剧场环境下演出名剧或新剧。“回中国”
话剧《火的战车》
是伦敦西区的保留剧目之一。年伦敦奥运年,该剧再次包装上演。话剧改编自年的同名电影,讲述两个青年夺得巴黎奥运会的短跑冠军的故事。
年9月休整之后,话剧《火的战车》在吉尔古德剧院继续上演。剧场的舞台出乎想象:一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传统剧院,首层观众席有四分之一在舞台中,被打造成一个类似现代小剧场的观剧环境。很多演员在观众座位周围的“舞台”上热身、压腿……此时离开演还差一刻钟。
运动场上的故事怎么做成话剧?他们给了很多惊喜:主人公亚伯拉罕和利德尔每次比赛都在舞台呈现,包括训练场面,起码5次,却一点不累赘。最后,亚伯拉罕竟在面对观众不到半米的距离跑起来,那是戏剧独有的。剧中主人公李爱锐几次提到要“回中国”,他要回的是林语堂、张伯苓当校董的天津新学书院。李爱锐是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冠军,年从体坛退役,回到天津任教,抗战即将胜利时,死于日本集中营。演出结束,按照剧院的惯例,主角们会拿着一个提桶在出口送客,那只桶里都是人们自愿投入的戏剧善款。“带给我们的快乐没有任何杂质”
伦敦雨季,阴雨绵绵。这为在西区看歌舞剧《雨中曲》平添了很多惬意。
《雨中曲》曾在奇切斯特节日剧院驻场演出了一段时间,大获成功。年2月整台剧目移师伦敦西区的宫廷剧院。这次回归最初的诞生地——西区,继续上演。宫廷剧院对音乐剧有不一般的意义。剧院从年就开始上演音乐剧天才韦伯的《万世巨星》,之后基本未间断。年,韦伯收购了宫廷剧院。这是韦伯拥有的第一家剧院。
很多人会有个错觉:音乐剧的源头在百老汇。其实我们熟知的很多音乐剧、歌舞剧,比如《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等,都是在伦敦首演后,才在百老汇上演。
《雨中曲》也是如此。年这部音乐剧在伦敦西区的帕拉迪昂女神剧场演,轰动一时。年纽约的百老汇才上演了这部成功之作。歌舞剧《雨中曲》根据年好莱坞同名影片改编。进入剧院,舞台没有大幕,你可以直接看到机械装置营造出的好莱坞街区效果。有之前的同名电影做基础,这部剧已经有了“戏保人”的底子。然而,三位主演的精彩演绎更是“人保戏”的关键。演员或歌或舞,透着一股子老味儿,有年代的强烈印记。这部剧还有一大特色是舞台装置,随着剧情铺展,舞台上大雨倾盆,最长时持续十几分钟。演出尾声,地面积水越来越多,三个主演和所有舞者载歌载舞,越来越起劲,不时用脚或伞把积水划出各种轨迹的水花,顺势泼向观众。观众也会积极互动。英国《每日电讯》的评论家查尔斯·斯宾塞对《雨中曲》的评价是:“这是一场非常干净自然的表演,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没有任何杂质。”
英国人的“战马”
西区戏剧,有几十年历史的传统剧目和新创编的内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战马》虽然有近7年的历史,但也算是年轻的剧目,从年问世至今好评不断,甚至成为了英国国家话剧院成立以来最成功的一部商业制作。它最初在伦敦南岸的国家话剧院演出,现在新伦敦剧院驻场演出。
《战马》根据英国作家迈可尔·莫尔戈普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一战时一个年轻乡村男孩,历经千辛万苦寻找被他父亲卖给英国骑兵队的爱马的故事。斯皮尔伯格也是看过话剧《战马》后,得到的灵感。
最重要的角色“战马”,是由两人操控的木偶装置马。那匹马翻眼、动耳、悬蹄、摆尾等等动作惟妙惟肖。
成立于年的南非木偶剧团担任了木偶设计,他们没做刻画逼真的木偶,而用木条框架搭起马的骨架。这不仅不会为表演减色,反而让效果更突出。两个演员必须默契配合才能展现出马的动作与丰富情感。
其他动物,如飞鸟、鸭子,则用一人操控的支架木偶表现。第一幕农场中,木偶鸭子成了全场的笑点,它滑稽可爱,出现在舞台上却不突兀。正是木偶与真人演员完美配合的范例。
年,话剧《战马》被引入美国,同之前的经典引进相同,演员大多来自美国本土,而幕后制作团队仍然是英国《战马》的原班人“马”。
童话也疯狂在西区上演的剧目中,有很多以卡通故事或童话改编的成功范本。在兰心剧院上演的《狮子王》每逢周末基本上一票难求。
《狮子王》本属于“俗题材”范畴,它被评为“来伦敦不可不看的音乐剧之一”,也是获五星评价的剧目。音乐设计刚柔并济,男女主人公演唱清心静气,再加上舞台调度的丰富简洁,人偶与角色结合得让人感觉舒坦。空灵的音乐与舞美,剽悍的舞者与歌者。《狮子王》不仅让你重温记忆中的经典,更难得的是,经舞台诠释过后,赋予经典以另一种记忆方式。
另一部根据童话改编的魔幻音乐剧《坏女巫》
(Wicked)曾经获得奥利维亚戏剧大奖的“经典剧目”和“最受剧迷欢迎”奖项,备受伦敦戏迷的喜欢。年9月27日它登上了西区阿波罗维多利亚剧院的舞台,之后它的演出档期便一延再延。
它是《绿野仙踪》的前传,也是动画片《OZ国历险记》的补白。剧情的背景是,桃乐丝被吹到奥兹国之前,另外两个女孩在那里相遇,其中一个女孩是有着翠绿皮肤的坏女巫Wicked;另一个则漂亮、充满野心却广得人心。故事讲述了两个女孩如何相识并成为好友,但最终分别成为西方邪恶女巫和北方善良女巫的故事。
阿波罗维多利亚剧院有近90年历史,近代商业主义建筑痕迹明显。演出《坏女巫》这7年间,这个剧场完全就是为这部剧打造的。置身其中会感到浓浓的魔幻色彩,剧场从穹顶到立柱都变换着不同的色调,就连前厅的酒吧都被灯光染成了绿绿的Wicked色调。开场前的大幕,是羊皮纸上的奥兹国地图,镜框式舞台的台口盘踞着各种奇怪造型,迎头的巨龙开始摇动大头,口喷火雾,戏开场了。台上的机械升降,漫台的灵兽使着各种杂技的彩头,把这个魔幻剧带入了类似太阳马戏团的情境中。虽然某些剧情铺陈有些琐碎无味,调度也不太明确,但对于观剧者,这种魔幻色调和亦真亦幻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苦难、信仰、革命、希望并存的快感。
伦敦西区的萨沃伊剧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采用电力照明的公共建筑。去的时候临街处正在装修,以至于《卡巴莱特》(Cabaret)的宣传招贴画都处在不太明显的位置。
西区的剧院每一家都有自身的风格。这家剧院的所有配饰都很东方,梅兰竹菊、渔樵耕读、山水村郭……如果再有国内的古典新剧在伦敦西区上演,可以考虑这家剧院,气场很合适。
《卡巴莱特》讲一个美国人到德国谋事的故事,发生在纳粹即将上台期间,剧中有个谐星串场,是英国小有名气的明星。他的角色像说书人,但又穿插在剧中。妓女、舞男、醉鬼、党卫军、荡妇……写意布景,纸醉金迷。而在一次次让你捧腹大笑的场次后剧情急转直下,那些声色犬马最终被纳粹旗的红色笼罩了。结尾处很像电影《辛德勒名单》,全体演员一丝不挂地沐浴。自年音乐剧《悲惨世界》在伦敦首演,年百老汇版本问世以来,它曾用十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百余座城市上演。伦敦西区的女王剧院是《悲惨世界》的驻演剧院,年10月8日,皇后剧场庆祝《悲惨世界》首演20周年,当时它的档期排到了年,《悲惨世界》因此取代了韦伯的《猫》,成为伦敦西区上演年期最长的音乐剧。音乐剧《悲惨世界》可以让你体会到苦难、信仰、革命与希望并存于一部经典演出中的快感。
?微提醒:人民文化俱乐部针对音乐剧讲堂系列论坛,即将推出有奖问答参与,回答正确的小伙伴们即可有机会得到赠票一张。请让大家持续白殿疯病早期图片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