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查时,一般都会检测一项叫做类风湿因子(RF)的项目,过去很多患者甚至一些医生都认为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与类风湿关节炎(RA)挂钩。事实真是如此吗?针对这个问题,大家来进一步了解!
类风湿因子(RF)是以变性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分为5种亚类:IgA、IgG、IgM、IgE及IgD。它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中的阳性率很高,一般为70%左右。当伴有类风湿结节、脾肿大时,阳性率可超过80%。RF的滴度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升高。尽管如此,RF检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价值,但它并没有特异性。
类风湿因子阳性也可见于其它风湿性疾病、蛋白代谢、遗传异常以及有慢性抗原刺激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炎,结核等,不同原因引起的高球蛋白血症、锥虫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次输血、白血病等,甚至正常人也有4%阳性。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到底什么样是类风湿关节炎呢?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
01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表现
出现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损伤和活动受限,最终会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此外常累及关节外的其它器官如心、肺、肾、眼。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常为轻至中度。
02RA相关检查
目前临床常用的抽血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IgM、IgG及IgA、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此外,还包括抗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P68抗体等。
03RA相关治疗
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指一类不含糖皮质激素而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美洛昔康等。
DMARDs: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僵直和减轻系统性症状。如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
生物制剂:最常见的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妥珠单抗。
温馨提示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且不可单看某一项检查,并尽早去正规专科医生处诊治。
科室推荐
风湿免疫科医院风湿免疫科于年组建成立的临床医学学科,医院率先成立的风湿免疫专科,现为株洲市特色专科、省芙蓉标兵岗、株洲市风湿免疫病临床医疗示范基地。
目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人,实验室技术人员2名,专业护理人员14名。
风湿免疫专科实验室常规开展自身抗体项目种类和质量均达到卫生部要求。包括:类风湿因子(IgG、IgA、IgM),AKA、APF、抗CCP、抗核抗体、抗ENA、ANCA、自身免疫性肝病全套、肌炎抗体全套、抗磷脂抗体、抗血管内皮抗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α-胞衬蛋白抗体、同型半胱氨酸、结核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测等。专科整体素质在省内本专业领域名列前茅。是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基石计划”湖医院,为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和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成员单位。
科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等风湿免疫病及其他疑难杂病都有较高的诊治水平。近年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在核心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出版专业书籍2部,筹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项目3期。
科室服务
-(医生办)
-(护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