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啥越治越疼原来罪魁祸首是

张大妈

类风关的老病号

治疗多年,病情颇为稳定,可最近这关节越来越疼,不光关节疼,全身的骨头跟着一块儿疼,张大妈心里犯了嘀咕,治了这么多年、吃了那么多药,类风关怎么越来越严重了呢?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较常见的以周身关节对称性肿胀伴晨僵为临床特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1]。患者早期手指间关节的炎症改变可形成手指的梭形肿胀。当病情未得到很好的控制,手的关节损害进一步发展,可以形成关节畸形并伴有“晨僵”(即晨起后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僵硬,如胶粘着的感觉,在适当活动后逐渐减轻的现象)。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疗手段不断提高,通过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结合功能锻炼,能较好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痛苦。

张大妈找到医生,诉说了心中的困惑。医生结合张大妈的主诉和病史,经过检查,很快找到了张大妈全身疼痛的原因,原来张大妈的疼痛源于——骨质疏松症!

1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简单来说,人的骨骼就像一座不断在翻新的房子,建筑大队(成骨细胞)每天给房子添砖加瓦,糊上新的水泥,使房子保持崭新与坚固。与此同时还有一组拆迁队(破骨细胞),他们的任务是将老旧破败的砖瓦拆除,好让建筑大队及时翻新。

在正常人体内,两组大队各司其职,房子牢固并不断更新。可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建筑大队(成骨细胞)消极怠工,拆迁队(破骨细胞)疯狂工作时,房子的结构就会被破坏而变得脆弱不堪。得了骨质疏松症后,有的患者会出现全身关节肌肉和骨骼疼痛,而更多的患者并没有任何感觉,当发生骨折后才被诊断发现。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巨大,是老年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一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有什么关系呢?

那张大妈为何会发生骨质疏松症呢?原来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滑膜炎产生时,破骨细胞的功能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减低,此时两者的平衡被打破,形成骨质疏松。

另外,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维生素D缺乏、低钙、性激素不足、运动过少、不规则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更易并发骨质疏松[3]。3

如何预防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呢?

1.合理饮食

饮食中要尽量增加奶制品及豆制品的比例,增加钙质摄入量。并适量进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干酪等,以促进钙的吸收。

2.适当运动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可选择散步、徒手体操、拉力健身操、太极拳等使骨质获得必要的刺激,同时调节神经内分泌促进钙的吸收。同时注意获得充足的日照有利于合成内源性维生素D,以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3.遵医嘱用药

如食物中摄入钙不足,可遵医嘱适量服用钙剂,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mg-mg。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不规律服用糖皮质激素,出现骨化三醇受体减少而出现维生素D低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发生。我国成年人推荐剂量为IU/d,≥65岁的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剂量为IU/d,骨质疏松防治推荐剂量-IU/d[2]。如果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应遵医嘱使用抗骨松药物。

4.定期随访

监测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等,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3]。

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大妈接受了规范的抗骨松治疗,浑身疼痛的症状明显改善,现在又能像往常一样逛逛菜市场、带带小孙子了。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炎症与长期使用药物的影响,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并发骨质疏松症,所以每年检查骨密度十分必要。老年患者出现关节肌肉及全身骨骼的疼痛也要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时就医。

声明:本







































北京看白癜风是多少钱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fsxgjt/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