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治疗不能朝三暮四。关节肿痛、早上感觉关节僵硬,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了,直到手指变形得厉害甚至像扭麻花一样才知道这是大问题。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湿)治疗误区多,有的人不是类风湿却以为自己得了类风湿,有的人治疗后觉得关节不肿痛就中断治疗,有的忽视了类风湿对全身系统的损坏。
关节痛并不都是类风湿张女士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她刚开始没太在意,只是感觉早晨起来手很僵硬,她认为这可能是人老了,是骨质疏松的表现,就没怎么上心。
渐渐地,手变形了,拿东西都成问题,到医院时,手已经明显畸形像麻花。与张女士相反的是,王女士因为手指关节感觉疼痛,就以为自己得了类风湿,因为她的一个朋友就是因为类风湿手指肿痛变形,于是赶紧就医,却被医生说是滑膜炎。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至少有万以上的类风湿病人。
30-50岁正是人的黄金年龄,但类风湿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期,且男女比例是1∶2-4。
风湿性疾病是一个大的总称,包括多种疾病,在我国两个主要的风湿性疾病是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疾病都有关节肿痛的症状,而类风湿只是其中一种,因此在进行治疗前,要进行科学诊断。
首先要做体格检查,让医生检查到底有没有类风湿的一些表现;还要做血清学的检查,看看血沉、类风湿因子等情况;自身抗体也可早期诊断类风湿,如抗环胱氨酸抗体等;在疾病严重时,X射线照相、核磁共振、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看到关节破坏、残疾,这些都有利于早期诊断类风湿,有些超声检查,也可以在比较早期的时候发现疾病。
不能根治但可控制类风湿是一种致残性疾病,通常以关节肿痛为突出表现。但是,在治疗后关节不肿痛了,却不代表病情不会持续加重!只有病情持续缓解才能阻止关节破坏,所以需要长期治疗,不能说治疗几天就不治了,这是极为错误的。
发病后,患者的炎症会非常严重;残疾后,患者炎症并不加重,但关节破坏会持续增加。
所以,患者没有症状、不疼、不肿并不代表关节不破坏、畸形不加重,这也是需要长期治疗的原因。
研究证明,治疗六个月和一年有差别,一年和三年又有差别,所以连续、坚持治疗非常重要。
有的患者认为治疗的疗效太慢,有的药又是慢作用药,两三个月效果才慢慢显示出来,病人甚至还没有吃到两三个月就换了一个药,吃了两三个月感觉疗效不好,又换一种药。虽然他觉得吃了许多药都没有效果,但其实是因为他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
类风湿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但可以控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出现关节破坏之前开始治疗才效果最好。
仅治疗关节作用不好有数据统计,未经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两年致残率达50%,三年致残率达70%。
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在所有关节病中是居首位的。但是,类风湿又不仅仅影响关节,还会导致肺部、皮肤出现病变,血液系统也会出现问题,这是白介素-6(IL-6)搞破坏的结果。
IL-6是正常的蛋白质,它能维持正常的生理作用,但过多就会造成病理作用,不仅对局部关节有破坏作用,它还直接参与了调控体蛋白的代谢,参与了下丘脑、中枢系统、肾上腺这个轴的一系列代谢过程,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一系列影响。
因此,仅仅治疗关节是不起作用的,通过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对IL-6细胞因子进行封闭可能会起到更好的疗效。
因为IL-6的作用是全身的,因此用托珠单抗对其封闭,也能突破目前其他生物制剂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病情但无法阻止骨破坏发展的局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