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发病率为0.35%,是以多个关节肿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如得不到及时合理诊治,会导致病人的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已成为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医院风湿科主任李明认为,对于该病的诊治,目前不少病人甚至非专科医生也存在误区。
常规检查误区: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
门诊病历:
李女士双侧膝关节肿痛,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被当地诊断为类风湿。吃了很多抗风湿药效果不好,转氨酶还升高了。来我院进行专科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她根本没有类风湿,是骨性关节炎。
专家点评:许多病人甚至医生也认为,关节痛加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误区。 因为类风湿因子本身是人体产生的针对变性免疫球蛋白G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由于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发现,所以被称为类风湿因子。 5%~10%的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滴度较低,只有滴度在1∶64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全面、前瞻性专科检查——TMT抗复发检查
目前,国内医院,主要通过“TMT抗复发检查”来确定全身免疫紊乱数据以及无菌性炎症在体内具体的分布位置。专科设备——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能够比CT、X线、MR等提早发现病变部位及骨骼、关节损伤程度6~12个月,发现病变趋势更早。 对于关节炎性疾病发展进程及后期发展也具有提前评估作用,能够帮助患者和医生以前治疗及预防。
诊疗误区:类风湿治疗就是消炎止痛?
门诊病历
杨大妈,56岁,9年前患上类风湿,一直服用芬必得、消炎痛等止痛药。如今胳膊、腿变硬,手像鸡爪一样,拿筷子穿衣都要别人帮忙。杨大妈一直没断过药,怎么会变成这样?
专家点评:很多病人包括医生也认为,治疗类风湿就是用消炎镇痛药。其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除镇痛消炎药外,还需免疫抑制剂,阻止关节破坏的进展。
国医名师力推: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核心
类风湿治疗:局部祛炎治痛联合全身免疫调节
国医大师唐祖宣指出现阶段,类风湿关节炎应“局部祛炎治痛联合全身调节免疫”实现治疗防复发; 局部治疗:清除关节局部无菌性炎症,打通关节病灶部位药物及营养供给,重建关节周微循环,实现祛除疼痛、晨僵、肿胀等症状; 全身治疗:吸附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关节的治炎因子,调节全身机体免疫,阻止无菌性炎症再生,防止复发,使全身处于良性循环的健康状态是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疗的核心。
服药误区:自行服用中药秘方、偏方
门诊病历
姚大妈患类风湿多年,两年前在亲戚推荐下买了据说对风湿顽疾“两片止痛,一瓶痊愈”的“中药”治疗风湿骨痛,确实效果不错。但是一停用,疼痛又出现,她只得一直服用。两年里她体重增加15kg,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等症状。医生拿她吃的药一化验,原来里面加了大量激素。
专家点评:长期服用含有大量激素的中成药导致并发症的病例在国内常有报道。 激素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标不治本。一般在急性期、免疫抑制药物尚未显效时使用。一旦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副作用,就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即使中药,也只能缓解疼痛,减少西药副作用,不能起到根治目的。 李明主任在这里提醒病友,不要自行服用没有药品批号、禁忌症、厂家地址和联系电话的药物。
活动误区:关节痛不想动就一直卧床?
门诊病历
吴女士因类风湿膝关节肿胀疼痛,不敢活动下床,而且老是在膝下腘窝处垫条被子。三个月后,她想下床,哪知膝盖僵硬,腿伸不直,一步路也走不成了。
专家点评:类风湿病人坚持适当的锻炼,可以保持体质和恢复关节功能。否则身体会日渐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变形,成为终身残疾。 李明主任提醒:病人在关节肿胀的急性期需要休息。过了急性期,可在床上做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也可理疗。逐渐增加穿衣、吃饭、洗澡等生活能力的锻炼,以防止关节变形。 值得提倡的是在温水中活动,除了可以减轻关节疼痛、促进肌肉放松外,并可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耐力。
更多健康科普点击下方查看近期热文1、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6大需知,科学认知疾病,全程透明医疗。 2、:类风湿关节炎治痛抗复发两步走!3、类风湿性关节炎“久治不愈”怎么办?4、针对类风湿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需要做哪些治疗?5、“针刀镜”医院已经全面开展几十年,能有效治痛防复发吗?6、郑州京科为数万人摆脱病痛,下一位会是你吗……7、类风湿晚期关节融合,出现吃饭、穿衣、行走等障碍还可以治疗吗?8、类风湿性关节炎治好后,你可以得到这样的生活……9、在京科的第一次治疗,就明显比以前怎么看效果都好!10、类风湿的特殊性需要做哪些检查避免误诊误治、反复发作?↓↓↓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