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对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破坏,同时可以伴有全身的多脏器受累的情况。临床表现是手、足小关节多关节对称性的关节的晨僵、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如果得不到正规治疗长时间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本病多发于40-60岁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原因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吸烟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用的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等作用;抗风湿药物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国内外共同认可的一线药物,患者已经确诊应该尽早开始抗风湿类药物的治疗;另外还有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植物药治疗、中医治疗、臭氧免疫自体血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治疗手段。
案例介绍:
患者王阿姨今年55岁,于13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先后出现双手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双踝关节肿痛,伴随晨僵2-3小时,关节活动受限,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伴轻度口干,无眼干、口腔溃疡、皮疹及双手雷诺现象,无发热。医院风湿免疫科,化验RF、CCP高滴度阳性,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免疫吸附治疗1次,之后口服来氟米特3个月,因出现肝功能异常后停药,后改为口服甲氨蝶呤、羟氯喹,同时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关节肿痛反复加重。
9年前出现双肩关节、胸锁关节、颞颌关节疼痛,双上肢抬举、张口受限。医院“IL-6拮抗剂(具体不详)临床入组试验”,予该生物制剂规律治疗1年(具体剂量不详),停用甲氨蝶呤等药物,患者关节脚痛明显减轻,试验后半年患者开始服用小剂量激素(具体不详,半年后停用),试验结束后又开始口服甲氨蝶呤、羟氯喹,之后患者周身关节疼痛仍间断有加重。年,曾再次口服小剂量激素治疗,口服半年后逐渐减停。
5个月前患者医院诊治,口服中药汤剂治疗4个月,自行减停甲氨蝶呤及羟氯喹,初始关节疼痛有所减轻,但近1月余再次加重。1个月前停用中药汤剂,再次开始口服甲氨蝶呤、羟氯喹,并外用吲哚美辛栓塞肛,医院某中成药(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前,患者因周身关节疼痛加重于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考虑患者采用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欠佳,给予生物制剂益赛普25mg,每周2次。患者周身关节疼痛逐渐减轻。此次入院前1天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周身关节疼痛,肿胀不明显,VAS评分8-10分,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疼痛科会诊。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可,睡眠差,大便干燥,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4年前发现血压增高,最高/mmHg,曾间断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血压控制情况不佳;高脂血症病史多年,曾不规律口服他汀药物;重度骨质硫松、多发性神经炎病史多年;否认糖尿病、冠心病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病史;9年前行子宫及双侧卵巢切除术;否认其他重大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对头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过敏。
查体:
患者一般情况可。双手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双肩关节、双膝关节、双踝关节及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压痛,双膝关节轻度脚胀,活动轻度受限。类风湿因子(RF).0IU/mL。双手X片报告提示,未见异常;膝关节超声报告提示,双侧膑上囊滑膜炎伴积液。
治疗方法:
三氧自体血疗法。根据患者体重及身体情况抽取mL静脉血注入专用的带有抗凝剂的一次性血袋中,再向血袋注入同等体积的O2和03混合气体,匀速晃动血袋3-5min,然后把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静脉中。三氧自体血治疗每周5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浓度20-40μg/mL,首次浓度20μg/mL,之后以5μg/mL递增至40μg/mL。
治疗效果:
一个疗程后患者主诉周身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好转,VAS评分2-3分,夜间睡眠好,复查血类风湿因子降至.0IU/mL,建议按疗程继续治疗。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以多发性和对称性关节炎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病变以滑膜炎为基础,并逐步发展至关节周围各种软组织和骨骼。
三氧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原理如下:
(1)应用三氧自体血疗法和机体暴露于三氧疗法或更复杂的抗O2-03体外血液循环疗法,可能会增强免疫抑制作用,使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1、转化生长因子β增加,并且有可能使白细胞介素-1受体的拮抗剂(IL-1Ra)增加。
(2)三氧通过诱导人体慢性氧化应激的耐受途径,减少体内活性氧的过量生成。
(3)抑制各种致炎性酶、金属蛋白酶等的释放,同时可以进行性地降低中血小板激活因子、白细胞三烯B4、前列腺素E2、血栓素A2和异前列烷的水平,从而改善慢性炎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