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传统药物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生物药,仅令少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既往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表明,其不但具有强大的组织再生修复作用,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其免疫调节功能的“赋能”依赖患者免疫微环境的刺激。
类风湿关节炎全球有超过万人患有此病,全球发病率为0.24%,我国的患病率目前为0.3%,在我国有超过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为40~60岁,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发病特征是病程慢、反复发作,可引起关节损伤、躯体残疾、心脏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降低病患的预期寿命。
陆军军医大学徐祥教授和何骁博士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同种异体MSC移植治疗RA有效,与患者血清IFN-γ的水平呈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利用IFN-γ受体敲除的MSCs在胶原诱导的CIA关节炎模型小鼠上进行研究,野生型MSCs移植明显改善了CIA的临床严重程度,而IFN-γR-/-MSCs移植加重了滑膜炎、关节和软骨损伤。结果证实,IFN-γ是决定MSCs赋能及其移植治疗RA疗效的关键制约因素。
徐祥团队前期研究发现,患者血液循环中IFN-γ的含量是决定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
为此,进一步提出IFN-γ介导的免疫微环境是决定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炎性和免疫相关性疾病临床疗效的机制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IFN-γ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研究。
研究证实,通过静脉输注IFN-γ,可人为形成有利于间充质干细胞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患者机体免疫微环境,而“赋能”的间充质干细胞能从多层次和多角度平衡炎性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稳态,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
临床研究结果也证实,与单独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相比,在3个月的临床观察期内,IFN-γ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由53.3%提升至93.3%。徐祥介绍,后期多中心临床研究完成后,新方案或可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或者炎性疾病的新手段。
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取材方便,无道德伦理争议,可获取的细胞数量多、增殖能力强、免疫调节作用大,分泌细胞生长因子的总量也非常高,便于扩增和传代,同时又没有配型、排异等问题,已成为干细胞的理想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R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命没有如果,患病的概率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对于个体和家庭来说只有0%和%。不得不说的,储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即是一种健康投资,更是对孩子和整个家庭的保障行为。
健康,不是概率问题。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保障行为,我们并不希望有一天会用到它,而是希望在生命与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能够多一些选择和机会。生命中有太多的意外和未知,那不妨,就这一次,为健康做一次长远的投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