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其一》
恰逢三月赏花季
以花入道以道养心
日本京都醍醐寺之未生流花道,始于日本19世纪初期。
为日本唐密修行方式之一,基于儒家“天、地、人”,追寻天地人和的宁静、禅定境界。其更接近于超越身份与立场的不同、重于实践的阳明心学的理念。
“未生”者:尚未开始之初。花,未生长出来之前,如果没有阳光、雨露的恩泽,没有大地的承载,肥沃土壤的滋养,即便有着健康的种子,也未必能开出美丽娇艳的花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日本京都醍醐寺未生流花道·
成都行·主讲老师
石清女士
得授于日本京都醍醐寺未生流花道传承
师从醍醐寺植木庸甫先生
最早关于供花的典故,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记载,某日,大梵天王在灵鹫山,意欲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请佛慈悲讲法,并将一朵金色的优波罗花供献给佛。
佛答应了大梵天王的请求,高升法座,却闭口不言,只是手里持着波罗花朝向大家。
在座四众弟子不解何意,唯有摩诃迦叶一人微笑。
佛很高兴地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摩诃迦叶”。
佛教经典有很多关于供花的记述。具有经中之王之称的《法华经》记载:“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佛前供花,可得端庄美貌、身体芬芳、受人爱戴等诸多功德。
不似西方的插花艺术,花团锦簇中,一份热闹,一份繁华。东方的花道,古朴的器皿,随手采摘的草木,娇羞的花苞,盛开的花盏,乃至凋零的寥寥树枝,皆可为道。整个的过程,是体悟生命的过程。
花道,追求“静、雅、真”的意境,礼赞与感恩自然的馈赠,用恭谦仪态表达发自内心的虔诚和敬爱,以德行修养来润泽自身,胸中的气韵,内心的清亮,均为花道追求的目标。
人生苦短,如梦如幻。对于积极找寻生命中的那份美好,想用时间沉淀出完美品格的人来说,花与美几乎成了同义词。
花道钟情于自然,钟情于无常的转瞬之美。花材的选用不仅是美丽的代表,还反映了时光的堆积和人们内心的情感。花道所要呈现的是美,同时也是一个表达、修炼的方式。
年成都慧心雅叙女学课程的花道环节,对细节精益求精的石清老师。
未生流花道·课程信息
年3月25-27日
地点: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号,新世纪环球中心,E1座,5楼
主办单位
成都慧心雅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课程服务及费用
学费:RMB/人
一对一教学每班限15人
报名以完款为准
请外地同学提前报名方便接站和住宿安排
报名咨询
番外篇
日本京都,日本人心灵的故乡,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1)在寂静庭院中,以道养心的女子;(2)伏见稻荷神社的千本鸟居,朱红色的鸟居依次排开形成了庄严的隧道,章子怡的《艺伎回忆录》曾于此拍摄;(3)京都附近的姬路城,被认为是日本传统的城堡建筑最原始的例子,外观是耀眼的白色,其外型结构类似于一只起飞的白鹭。
发现日本之日本醍醐寺一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醍醐寺,坐落于日本京都,内拥有京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五重塔、绢本着色五大尊像等众多国宝,寺内保留着中国唐朝风格的建筑和颇有禅意的日式庭院,是诸多对千年传承的文化智慧的追求者和爱好者的流连忘返之地。
日本醍醐寺始建于公元年,当时正值中国唐代唐僖宗时期。后日本战国时期----相当于中国明代,有着“随露而生,随露而逝,此乃吾身。如烟往事,宛如梦里寻梦”般洒脱的丰臣秀吉曾来此醍醐寺观赏樱花。现在的日本,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有“太阁花见行列”,会再现当年丰臣秀吉举办赏花会的盛况。
经历大地震和核泄漏的人类,没有增添失望和悲观,接受了生命和世界的无常之后,是淡然和平常,是一份智慧。伴随着对美一直以来的追求,恪守对规则平衡的遵循,时光流逝中,反倒越发精神。对美的守望,不是驻足不前,亦不是精神麻醉,而是坦然和自在,乃至向死而生的力量和超脱迷局勇气。如果某种文化或思想没有慈悲和智慧,如果某种文化或思想不能给人以生的希望和正面的能量,这样的文化或思想本身就是应该被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