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到底是什么呢?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2~0.36%。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Ohmygod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症状呢?
临
床
表
现
症状和体征
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均可出现。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并伴活动受限;髋关节受累少见。
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
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常常伴有晨僵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钮扣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内脏病变。
实验检查
多数活动期患者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可升高,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但RF阳性也见于慢性感染(肝炎、结核等)、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其他如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在30~40%左右。
X线检查
为明确本病的诊断、病期和发展情况,在病初应摄包括双腕关节和手及(或)双足X线片,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RA的X线片早期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继之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根据关节破坏程度将X线改变分为Ⅳ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要点有哪些?
诊
断
要
点
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X线改变。典型的病例按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分类标准诊断并不困难,但以单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某些不典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常被误诊或漏诊。对这些患者,除了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检查外,还可做核磁共振显象(MRI),以求早期诊断。对可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定期复查、密切随访。
活动性判断
判断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项目包括疲劳的严重性、晨僵持续的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程度、关节压痛和肿胀的数目、关节功能受限制程度以及急性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等。
缓解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标准有:
①晨僵时间低于15分钟
②无疲劳感
③无关节痛
④活动时无关节痛或关节无压痛
⑤无关节或腱鞘肿胀
⑥血沉(魏氏法)女性小于30mm/小时,男性小于20mm/小时。
符合五条或五条以上并至少连续2个月者考虑为临床缓解;有活动性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肌炎和近期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或发热,则不能认为缓解。
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怎么办?
家住海州区的王奶奶,今年80岁。二十余年前,因左膝类风湿,左膝关节逐渐外翻。右腿负重增加后,导致右膝关节内翻畸形,形成了"顺风腿"。
女性,80岁,
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
顺风腿
什么叫顺风腿呢?
顺风腿
有一种腿部的畸形叫windsweeping,是由于骨盆发生旋转移位,造成两腿往同侧倾斜。
二十余年来,每次行走对王奶奶都是一种煎熬。因为膝关节畸形,骨质磨损严重,初始时双膝关节行走痛,由于各种原因,每次都是采取保守治疗,口服止痛药。后来逐渐发展到休息时双膝关节疼痛。口服药物己不能缓解疼痛所带来的痛苦。后经多方问诊,辗转来到我院关节外科进行治疗。
连一医关节外科刘建组专家团队经过认真分析会诊,仔细研究手术方案,反复进行风险评估,为王奶奶做了“右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历时2个小时,过程非常顺利。
??术前??术后
术后2天王奶奶在助行器保护下行走,恢复良好,切口愈合良好,下肢力线正常,关节活动度良好,未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未完待续......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