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妙招,调肝气养肝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医学指导:医院风湿免疫科黄闰月教授

类风湿关节炎,属痹证的范畴,以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甚则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认为,类风湿为邪气痹阻经脉,病变多累及肢体筋骨、肌肉、关节,临床治疗多采用祛风散除湿,化痰祛瘀通络法,而从调节脏腑功能入手治疗的较少。

五脏皆有所主之时令,《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指出肝与春天的气候相通应。

肝与春季相应,肝主筋,外荣于爪,肝藏血,肝主升发,肝主情志,肝喜条达恶抑郁,同时,春季亦是阳气升发之时。五脏多以其所主之时令发病,从理论推断,肝于春季多受病邪所侵。

今天,黄闰月大夫就来聊一聊类风湿关节炎的从肝论治。

血虚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基础

《素问·调经论》:“肝藏血。”指出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人体的血液有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贮藏于肝,通过肝的疏泄到各脏腑组织器官。

《灵枢·本藏篇》:“血和则经脉流行,……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说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活的基本物质之一,对脏腑组织具有营养的滋润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肝血不足是类风湿发病的基础。贫血是类风湿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发生率为33%~60%。贫血与类风湿的病情活动性相关,血红蛋白常作为评价类风湿病情活动和疗效的指标。

痰瘀是类风湿关节炎加重的原因

“肝主疏泄”,泛指肝脏具有疏通、宣泄的生理功能,机体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活动。

《读医随笔》指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比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

《中藏经》曰:“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多。”

要是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肝气抑郁,就会导致血行受阻,瘀滞闭阻脉络。临床见全身多处关节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若病久,肝火伤阴耗血,又会进一步加速类风湿的进程。

现代研究证实,肝郁不舒也是类风湿发病的潜在因素之一。

总之,肝血亏虚是类风湿发病基础,肝气郁滞、化火伤阴、痹阻经络是类风湿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所以,临床治疗类风湿可以采用“调肝”法。

类风湿关节炎“调肝法”1

兼有脘腹胀满、精神抑郁不乐、食欲不振、晨僵、四肢倦怠、疲乏等肝郁脾虚证,选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麦芽等药,补肝健脾兼以疏肝,以顺肝喜调达之性。

2

症见面色少华,指甲苍白、目眩、筋脉拘挛等肝血不足证,选加四物汤、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等补血滋肾药。

3

若有口鼻干燥、眼干而涩,手足心热、咽干但欲嗽口而不欲咽,合并干燥综合征等阴虚血瘀证,选生地、石斛、地骨皮、元参、丹皮及川芎、丹参等滋阴生津、活血化瘀药。

4

关节肿胀灼热、遇冷痛重,当责之与肝阳之郁,治应以通为主兼以清热,寒温并用。可选桂枝、附子、路路通、知母、赤芍、连翘、土茯苓、忍冬藤等温经通阳、清热利湿之品,或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类风湿病机错综复杂,临床上既需分型而治,又要灵活多变,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根据症状加减用药。

参考文献:

[1]余文雯,崔家康,周倩仪,刘晓玲.类风湿关节炎之从肝论治[J].大众科技,:79-80+98.

[2]孙丽霞,金桂兰,汪悦.论类风湿关节炎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J].吉林中医药,:13-14.

[3]邓志军.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调肝扶正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专家介绍黄闰月

中西结合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委,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风湿康复分会副主委,岭南中医抗风湿联盟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青年副主委,珠江科技新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博士,国家公派荷兰访问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医院拔尖人才,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学术传承人,首届广州市科普名师,树兰医学青年奖被提名奖,广东省卫计委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等风湿免疫病。

专家出诊时间如下:

科研门诊:周二下午(医院大德路总院)、周四下午(医院医院)

黄闰月大夫挂号提醒

风湿患者如需面诊黄闰月大夫或网络问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fsxgjy/6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