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脚后跟
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内,反复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足跟痛病因及常见疾病
1.跖筋膜炎
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一直长期站立或者长期负重,会造成跖筋膜的压力增高,导致跖筋膜的不断断裂和再生,引发跖筋膜炎,从而造成足跟痛。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2.足跟脂肪垫炎
跟骨的表面没有多余的肌肉,只有一层纤维脂肪垫。如果长期运动或者长期负重,就会导致纤维脂肪垫发生炎症,从而引发足跟疼痛。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3.跟骨后滑囊炎
引发足跟痛的除了跟骨骨刺和跖筋膜炎外,还有可能是跟骨滑囊炎。跟骨滑囊炎是由跟骨经过长期的摩擦,导致局部滑囊增生引起的。表现为滑囊壁变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有肿胀,并有压痛,稍微一用力就有明显的疼痛。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4.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
5.跟骨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造成的应力性骨膜损伤或化脓性细菌侵袭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损伤。
俗话说
人老脚先衰
不少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走后
甚至都没有进行大量的活动
脚后跟就开始隐隐作痛
难道真的是老了吗
其实真的不一定
二三十岁的人一样会脚疼
跑步、篮球、排球爱好者
也是高发人群!
医学上称为足跟痛,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病。虽然从外表看既不红也不肿,但当站立或行走时都会感到针刺样疼痛。
患者大多数是一侧发病,在清晨下床时疼痛最为明显,称为“始动痛”(特征性症状);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有一定程度缓解。
脚后跟痛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01
骨刺
其实“骨刺”只是通俗的叫法,它的医学名称叫「骨赘」,是骨的一种代偿表现。骨赘可存在于身体的各个关节处,这与衰老、长期保持某个固定姿势、长期磨损等有关。
当存在以上问题时,在人体承重部位如腰椎、膝关节、脚后跟就会出现炎症,刺激骨的代偿性生长,也就有了骨赘。
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02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03
足底部筋膜炎
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脚跟痛很常见。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足跟着地站立时,足跟出现疼痛。
刚行走时疼痛加剧,走几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又会加剧。
04
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
05
跟骨后滑囊炎
一些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06
过度使用脚部
过度疲劳也会导致脚后跟痛,例如一些人逛街一逛就是一天,这样过度使用脚部很容易引起脚后跟痛,况且还有一些鞋子不合适的,更会加重这种疼痛。
脚后跟痛该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让医生排除骨折、肿瘤、跟腱断裂等疾病的可能。可以试试如下方法:
1
控制体重
体重过重是诱发脚后跟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
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达到预防作用。
2
穿合脚的鞋
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可以有效的减轻自身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可以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最好避免长时间穿人字拖!
3
吃补肾的食物
肾有毛病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痛,补肾对治疗脚后跟疼痛也有帮助,平常可以吃一些芝麻核桃粉、牛骨羊骨、莲子粥、阿胶等补肾的食物。多喝牛奶豆浆等补钙。
4
热水泡脚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在热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脚的同时按摩脚底,疏通经脉,而且在平时注意对脚部保温,穿质量好一点的袜子,尤其是晚上睡觉要将脚包好,或者用暖脚袋。
5
冷热敷
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能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的发生,保护身体免收或少受疼痛之苦。
建议冷、热敷每次15~20分钟,一天2~3次。最好隔层毛巾,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6
牵拉训练
可以适当对跟腱及脚底筋膜的拉伸训练,具体方法包括:
毛巾牵拉训练
1
取坐位,将腿伸直,用一条毛巾环绕患侧足底,双手握住毛巾进行脚踝的牵拉训练。
踩台阶牵拉训练
2
前脚掌踩在台阶边缘,患侧脚后跟缓缓向下落,直至感到脚底和跟腱牵拉感。
按摩牵拉训练
3
取坐位,将患脚放到对侧的膝关节上方。先进行小腿肌肉的放松按摩,然后用手握住脚趾掌侧,往背侧牵拉。
注意:每次训练,次数不在于多,而在于动作标准,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建议每天练习3组,每组做10下。训练贵在坚持。
爱生活爱瑜伽更爱自己添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