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叙述学研究

摘要:网络小说是一种象征性、建构性的认同话语实践,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义,但目前对网络小说的认同功能缺乏研究。网络小说叙事的一般模式为采用以主角人物为中心的形式展开,其基本元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即建构了一种认同关系网络和历程。这种认同关系网络的核心是具有“索取型人格”的主人公,他主要凭借个性和毫无理由的机遇取得成功。这种程式化的主角人物认同设置与文本外读者趣味相关联,是产生“代入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参与建构读者自身身份认同的可能路径,然而其中所蕴含的非伦理倾向值得注意。

关键词:网络小说;叙事;身份认同;符号学

一、身份认同研究:问题缘起及其与网络小说的关联

汉语中的“身份认同”一词,译自英文中的“Identity”。“identity本身有两重含义:一是‘本身、本体、身份’,是对‘我是谁’的认知;一是‘相同性、一致性’,是对与自己有相同性、一致性的事物的认知。”[[i]]因此,identity译为中文,会根据具体语境的不同,分别译为“身份”、“认同”或“身份认同”。身份认同问题古今中外都有,但身份认同危机问题却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因此关于认同的研究成为现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西方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如安东尼·吉登斯对现代性和自我认同的讨论,女性主义者对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偏见的解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者的兴起等。其中代表学者有有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美国哲学家约翰·佩里,法兰克福学派和社会行为主义哲学家、德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美国人类学家乔纳森·弗里德曼等。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进程加快,认同危机也开始凸显,90年代以后愈演愈烈,诸如行为失范、方向迷失、焦虑感增强、功利主义盛行等现象比比皆是,且来势凶猛,几乎席卷各个年龄阶段和阶层,而既有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方法显得捉襟见肘,收效甚微,整个社会戾气过重。因此,关于当代认同危机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国内80年代还较少有人意识到当代中国认同危机问题,90年代以后对当代中国认同危机具体现象的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中科荣获2017年度安全管理优秀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gjyzz/2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