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郁证征象
1、关节症状
RA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骨与关节的畸形与功能异常,中医将此归作“痹证”。气机郁滞,津血不得布散,筋脉不得濡养,日久则影响其结构与功能。《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曰:“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灵枢·本脏》曰:“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气机郁滞则血行不利,血不和则筋骨关节易病也。2、全身症状
RA患者常有发热、疲倦、乏力,以及血管炎、心包炎、干燥综合征等表现,其中因气郁而致周身气血不荣者,亦会有乏力懒言的表现,临床症见贫血,且贫血程度通常和病情活动度相关。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失血叙论》曰:“夫血犹水也,水由地中行,百川皆理,则无壅决之虞;血之周流于人身荣经府俞,外不为四气所伤,内不为七情所郁,自然顺适,万一微爽节宣,必至壅闭。”气为血之帅,率血而行,气机郁滞则血行不利。而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免疫细胞对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体的破坏为基本特点,常引起眼、鼻、皮肤和阴道的干涩,并可能影响机体的其他器官,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由于本病病机尚不明确,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李东垣认为:“气少作燥,甚则口中无涎。泪也津液,赖气之升提敷布,使能达其所,溢其窍。今气虚津不供奉,则泪液少也,口眼干燥之症作矣。”气虚则津行不利,造成津液输布障碍,故导致干燥。若在补气后仍见,则应归之气郁。二、从郁论治
RA临床表现繁多,辨证上也常常是多种证候相互夹杂,然细察可见RA的诸多临床症状均有郁证的表现,多因气机郁滞所致,故治疗上当以行气开郁为主,辅以其他治法。《证治汇补·郁证》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至于降火、化痰、消积,犹当分多少治之。”为临床难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精神压力巨大,情志抑郁不舒,故当从郁论治,予以行气解郁等治疗。对于RA,现代学者也多有从郁论治。曹永贺等认为脾胃气虚,阳气不能达于四肢,风寒湿热痹阻气血,造成局部关节肿胀、疼痛,或郁而化热,造成关节红肿热痛,故治疗上提倡解气郁、和肝脾以除风湿。邱月云等认为“肝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互化,在肝肾气血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导致肝疏泄不利、气机郁滞、情志失调,或气滞、痰阻、瘀血阻滞不行而发为痹证,导致痹证和郁病共病。刘小平等总结认为肾气虚无力行血,肾阳虚无以温煦,肾阴虚虚热内生,血液受煎熬而黏滞不行均可致瘀血;瘀血黏腻,关节筋脉则痹病发生,久治不愈,必定由浅入深,情志失常,治疗应补肾解郁、活血通络。黄丽等重视RA病程中的情志抑郁这一重要致病因素,其研究证实中医情志疗法应用于老年RA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综上所述,郁证常与多种病机相兼,临床应注意郁证的存在,在辨证明确夹有郁证后治疗上应强调注重疏通气机、调畅情志。编辑:侯鸿宇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