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到天气变化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关节隐隐作痛,这些关节像天气预报员一样,能准确地预报出降温、刮风、下雨。
风湿性关节炎就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通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
临床表现为:
1.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首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以大关节受累更为常见,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典型的表现为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通常急性炎症症状持续2~4周消退,一个关节症状消退,另一个关节的症状又可出现,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的。
关节症状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常在天气转冷或下雨前出现关节痛。急性期过后不遗留关节变形,这些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
2.肌肉疼痛
起病时患者可有肌肉酸痛不适、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烦躁等症状。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多为轻中度发热,脉搏加快,多汗,与体温不成正比。
4.皮肤黏膜症状
有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儿童多见,成人少见。
5.舞蹈症
仅见于儿童,女孩多见,患儿先有情绪不宁、烦躁、易怒等精神症状,继而出现无目的的快速动作,作皱眉、噘嘴等怪相,肢体可出现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的无节律交替动作。疲劳及兴奋时明显,休息及镇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6.心脏症状
由于风湿热活动期以累及关节和心脏为主,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等。有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易诱发并发症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疼痛期间,由于长期卧床,或者服用激素时间过长等,可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出现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肺炎
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细菌感染,患者常合并肺炎。
2.泌尿系统感染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后,常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
3.库欣综合征
患者若用激素时间过长,常因体内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而并发库欣综合征。常见症状主要有满月脸、水牛背、体重增加等。
4.口腔溃疡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剂之后常出现口腔溃疡,此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皮疹、味觉消失等不良反应。
5.传染病
患者由于患此病的时间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当社会上流行某些传染病时,比正常人更易受到传染。
如何预防风湿性关节炎
1、防止风寒湿邪侵袭
要避免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留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
2、适量运动
平时要适当地运动,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漫步等,大有益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疾病的侵扰,减少关节疼痛,但切勿进行过度、过劳、剧烈的运动,同时做好对关节的保护措施,才能远离风湿性关节炎。
3、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要注意营养地全面摄取,保证营养均衡。可多食苦瓜、丝瓜、豆腐、山药、青菜等,这些食物都有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还可以多摄入香菇、黑木耳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等。也不能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上火以后,四肢关节就越凉,反而加重风湿病变!
4、睡眠充足
中医认为,合理充足的睡眠能使肝血充足,自然不容易因风邪而受病。因此应避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
如何治疗:
1.抗风湿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
2.中医药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急性期宜祛风清热化湿,慢性期宜祛风散寒化湿,能对症状的缓解起到辅助作用。
秋季来临,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服。北方暖气没有来的时候,是比较容易发病的,应加强保暖,适当减少外出,循序渐进接触冷空气,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
用药一定要疗程用药,后期巩固一段时间再停止,否则会前功尽弃,导致反复发作。
扎冲十三味丸(扎冲-13)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除“协日乌素”。用于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口眼歪邪,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言语不清,筋骨疼痛,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
“协日乌素”本方指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
用于半身不遂,左瘫右痪,口眼歪邪,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言语不清,祛风通窍,镇痛消炎,治疗风湿骨病,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关节疼痛,痛风疗效迅速明确。对动脉血栓性脑梗死、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类疾病溶栓作用机制明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