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目前还没有根治的药物。记得小编有个高中同学,玩得还算OK,她的风湿就是从小就有的,痛起来真的是要请病假不能到校上课的那种。其实以我们小时候的角度来听老人家所讲的风湿,就真的只是以为手痛、脚痛。但风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痛呢?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慢性、对称性、破坏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累及双手、腕、膝和足关节,是一种致残性多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标控制、个体化治疗是关键。早期一般是6个月,应用MRI影像结合生物标记物诊断滑膜病变,因为滑膜炎是RA早期关键病理。早期治疗是甲氨蝶呤联合单抗生物药,达到临床缓解、无进展,防止骨破坏、骨质疏松和关节功能障碍。目前,单抗生物药研发和联合用药方案都在不断优化中。但是到目前为止,最好的RA药物治疗,只能缓解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仍然缺乏安全高效的根治药物。
以下呢是我们了解到的风湿病产生的几个关节:
首先呢就是关节腔是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腔隙,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关节腔滑液是特殊形式的组织液。正常滑膜的功能是维持滑膜内膜表面无粘连性,B细胞产生透明质酸等,生成滑液营养和润滑关节软骨,保持关节腔滑液免疫、代谢和转运平衡,保证关节运动的连贯性。
其次就是胸腔,胸腔是由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所组成的一个封闭性腔隙,胸腔内通常有10毫升左右胸腔液,胸腔液是特殊形式的组织液。正常胸膜的功能是维持胸膜内膜表面平滑不粘连,生成胸腔液营养和润滑两层胸膜,减少胸膜间摩擦,保持胸腔液免疫、代谢和转运平衡。
据科学家们对酶类药物和虫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是用蝮蛇抗栓酶静脉滴注治疗RA,总有效率达95%,近期虽然疗效显著,很多病例1-2年随访未再复发。用降纤酶关节腔内注射治疗RA,总有效率达95%,临床治愈率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临床常用疗法;第二种就是蕲蛇,蕲蛇是传统虫类药,善治风湿顽痹,为“截风要药”。单用蕲蛇粉口服对RA的止痛消肿、关节功能改善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中有发现口服、静脉滴注和关节腔内注射都有效,这与酶类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肥厚和胸腔积液的几种给药方法及疗效相似;二就是微循环包括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但临床、病理和药理上常忽视淋巴脉管转运的作用,毛细淋巴管(包括淋巴孔)是否通畅可能是治疗RA的关键环节;最后关节腔内注射纤溶活性酶类药与淋巴回流改善的关系还有待研究。但目前的治疗酶筛选不能仅测试其对纤维蛋白或胶原蛋白的活性,要着眼于对免疫复合物等交联蛋白的降解活性,更关键是对脂多糖等致病始动因子的降解活性,也就是用于治疗RA,既治标又治本,安全无毒,停药不反弹,愈后不复发。
中医药的“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概念称为“通络药”,可以用来区别于周围血管扩张药和淋巴管扩张药;对于RA病理和药理研究可以综合应用近红外光谱吲哚菁绿成像、生物标记物等,其中,近红外光谱吲哚菁绿成像测定淋巴回流反映了炎症免疫、代谢转运的微米级动态;最后,借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就是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里面的太医的络病临证心得:“夫治病先分气血,久病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血必瘀闭”,“考周礼采毒药以攻病,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乃古法,而医人忽略者”,“风湿客邪,留于经络,上下四肢流走而痛,邪行触犯,不拘一处,古称周痹,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可效,凡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痹阻,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痹痛在外踝筋骨,妨于行走,邪留经络,须以搜剔动药”。其中所说到的病理、药理经验,可供中医人士思考和提高,又可供现代生物药研究者从中发掘和创新。古文呢还是挺有意思的哈,看到这古文就想到以前自己的语文老师乐此不疲的在为我们授课的时候对于古文的喜爱,可见这程度有多深,就连现在也是一样的,古文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不以为意,但很多考究现在都是可以从中来提取及其探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嘛!
对于有风湿的盆友们无疑就简单一点的来说,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潮湿,多喝热水,多加补钙都是一些有所缓解的办法!
艺清团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