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膝骨关节炎病情示意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骨关节炎(OA)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越来越成为国人运动关节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的原发病。这两种疾病带来的健康影响都十分严重,由于二者临床表现和一般处理都有类似之处,老百姓常常混淆。本文将对此二类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医院检查等方面进行比较。一、病因和流行病学
OA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退变和炎性损伤,其病因与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肥胖、文体职业运动损伤等相关,多见于女性,年龄分布为中老年人。图2肥胖因素引发下肢关节机械负荷增加
图3运动员常见关节伤病(示意)
RA是侵袭性全身性对称性自身免疫性多发关节的慢性炎症损伤疾病,其病因在年龄、性别倾向、遗传易感性方面与OA类似,但年龄分布较年轻化,起初发病多分布于35岁~50岁。另外,RA与多种感染因素相关(如细菌、支原体等),更重要的是与多种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的影响有关。图4支原体模型图
二、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OA主要的病理变化为炎症反应和机械应力损伤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退变因素中关节囊内滑液减少导致关节间磨损加剧,软骨逐渐磨损变薄、溃疡和缺损最终消失,关节骨面的骨赘(俗称骨刺)发生,关节骨组织囊肿导致关节周围肿胀肥大,关节滑膜有一定程度损伤。图5骨赘增生X线图(网络源)
RA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各种自身免疫因子沉积和风湿因子堆积的关节滑膜慢性炎症损伤,滑膜的损伤程度往往较OA严重;周围血管翳形成。在此基础上不止累及各骨关节,还能影响皮肤组织和内脏器官。图6类风湿因子侵蚀手各级关节
三、临床症状
OA表现为关节的疼痛(静息时缓解)、僵硬(晨僵时间较短,往往少于1小时,活动后加重)、关节周围肥大、关节活动受限。以手、膝、髋、足踝关节常见,损伤部位与姿势、伤病、负重有关,年龄相关者往往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图7负重增加关节损伤RA的关节局部表现为关节疼痛(持续、时轻时重)、更长时间的晨僵(超过1小时,活动后缓解)、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关节半脱位、变形)。常见累犯关节依次为腕部、掌指部各关节、足趾跖部关节、膝、踝、肩、脊柱,损伤部位两侧对称。累及脊柱时出现椎体严重脱位时可引发脊髓损伤;RA还引发关节以外的组织器官,如皮肤、血管、心脏、肺、眼、腕管、踝管、血液成分、肾脏。图8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结节四、医院检查
在医院就诊时,有时难以判断关节痛是否有风湿、类风湿因素,可以通过类风湿因子、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首先筛查,有条件者宜选用核磁共振关节检查来进行早期诊断。亦可以用关节穿刺活检来鉴别。此外,RA血常规指标可见贫血改变,血沉、C反应蛋白的升高往往提示RA活动期的进行,关节滑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加;超声可以反映关节滑膜损伤情况;X线可以观察骨质侵蚀破坏情况。而OA的实验室炎性指标虽增加但无时期和程度的指向,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不增加或减少,X线多反映骨赘增生情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