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因血液暴露于非生理的界面,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经受机械挤压,凝血因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起术后患者引流量过多和输血量增大。年1月,发表在《CritCare》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新鲜冰冻血浆(FFP)治疗相比,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与术后失血和红细胞(RBC)输注需求降低具有相关性。但是,处方PCC可能与较高的术后AKI之间存在相关性。
背景:需要外科再探查和成分输血的心脏手术后出血可能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尽管PCC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效果很好,但关于用于体外循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非常有限。
方法:研究人员对年1月至年12月间名连贯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性研究,旨在研究PPC替代FFP作为一线凝血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年1月起,PPC成为心脏术后出血干预的单一一线治疗药物。
结果:在进行1对1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共纳入对进行PCC(平均剂量U)和FFP(平均剂量2U)治疗的患者。使用PCC与24小时内术后失血显著减少具有相关性(±vs±ml,P<0.)。倾向性评分校正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PCC与红细胞(RBC)输注需求风险显著降低(OR0.50;95%CI0.31~0.80)、红细胞单位数量降低(β未标化系数?1.42,95%CI?2.06~?0.77)和需要输注2个单位以上RBC风险降低(OR0.53,95%CI0.38~0.73)具有相关性。患者进行PCC治疗术后急性肾损伤(AKI)(OR1.44,95%CI1.02~2.05)和肾移植(OR3.35,95%CI1.13~9.90)风险增加。
结论:心脏手术后,与FFP治疗相比,使用PCC与术后失血和RBC输注需求降低具有相关性。但是,处方PCC可能与较高的术后AKI之间存在相关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