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痛风或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提到痛风,该疾病的罪魁祸首便是“尿酸”了。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mg。内源性的占80%,外源性的占20%,通过尿酸代谢池、肠道进行代谢,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人体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

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μmol/L,女性高于μmol/L,即可认为是高尿酸血症。

尿酸结晶

一、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

2.继发性痛风

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

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主要是绝经后女性,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痛风的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症状表现如下: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尤其是远端关节。典型发作常于深夜远端关节痛,如跖趾关节。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一般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随着病程的延续,将逐步累及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

2.间歇发作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会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受累关节一般从下肢向上肢、从远端小关节向大关节发展,出现指、腕和肘等关节受累,少数患者可影响到肩、髋、骶髂、胸锁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症状趋于不典型。少数患者无间歇期,初次发病后呈慢性关节炎表现。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大量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痛风石。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及鹰嘴、跟腱和髌骨滑囊等部位。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皮肤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皮下痛风石常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并存。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继发退行性改变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及功能障碍。慢性期症状相对缓和,但也可有急性发作。

4.肾脏病变

(1)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盐晶体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肾小管一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尿等。晚期可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

(2)尿酸性尿路结石尿中尿酸浓度增高呈过饱和状态,在泌尿系统沉积并形成结石。结石较小者呈砂砾状随尿排出,可无症状;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肾盂扩张和积水等。

(3)急性尿酸性肾病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骤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晶体。多由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即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继发原因引起。

二、了解了痛风,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治疗或缓解痛风症状:

1.抑制粒细胞的浸润。

2.抑制尿酸的生成。

3.促进尿酸的排泄。

4.促进尿酸的分解。

三、药物治疗

1.痛风的急性期、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预防用药

秋水仙碱

75%的患者在用药12—18H后见效,90%的患者在用药24—48H后疼痛消失,疗效持续48—72小时。

2.抑制尿酸的生成用药

别嘌醇

别嘌醇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行程。同时还能防止尿酸结晶。

3.促进尿酸的排泄用药

丙磺舒、苯溴马隆

该类药物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促使排出增加,从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沉积,并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4.促进尿酸分解药

拉布立酶和聚乙二醇尿酸酶

可将尿酸转化为溶解性更好的尿囊素,通过肾脏排泄,从而降低尿酸水平。

四、健康小贴士

1.坚持按痛风的风期给药

急性发作期:用非甾体抗炎药与秋水仙碱连用,连用效果差则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非甾体抗炎药里,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禁用。

2.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开始应用别嘌醇,用以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减少尿酸结晶所致关节骨破坏,肾结石行程。缓解期应尽快排酸和抑制尿酸合成。

3.慢性期应长期抑制尿酸合成,并促尿酸排泄。

4.谨慎选用秋水仙碱,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和长期口服给药。老年人及肝肾功能有潜在损害者应减少剂量。合用VB6可减其毒性作用。

5.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禁用抑酸药——别嘌醇。

6.根据自身肾功能水平遴选抑酸药或排酸药。

7.长期碱化尿液,常用碳酸氢钠。

8.改变生活习惯:

(1).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

(2).限制高嘌呤(内脏,海鲜)、软饮料和果糖;并非所有海产品均为高嘌呤饮食:海参、海蜇皮和海藻为低嘌呤;并非所有蔬菜均属低嘌呤饮食:黄豆、扁豆、香菇及紫菜为高嘌呤,但不增加患痛风风险。

(3).禁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可适当喝红酒。

(4).控制体重。

(5).多饮水,ml/d,饮自来水和矿泉水(pH值6.5~8.5);不饮纯净水(pH值6.0),临睡前饮可防尿结石)。

(6).长期碱化尿液,常用碳酸氢钠。









































白癜风临床专家
白癜风胶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fsxgjt/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