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发病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仍不清楚。多侵犯小关节,如手、足及腕关节等,常为对称性,呈慢性经过,可有暂时性缓解,由于多系统损害,血清中可查到自身抗体,故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与细菌感染、内分泌异常、遗传因素有关。属于中医的“痹证”。由于体虚,阳气不足,腠理空疏,加之居处潮湿、冒雨涉水、气候剧变等原因,使风寒湿热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阻于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即成痹证。
症状
湿热阻络多见于早期,见关节或肌肉红肿热痛,触之发热,屈伸不利,晨起僵硬,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小关节,发热。寒湿阻络多见于中期。见肢体关节剧痛。肿胀变形,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酵素足贴贴敷穴位
1-7天中脘穴+足三里+神阙穴+环跳穴
8-15天阳陵穴+神阙穴+风市穴+申脉穴
16-23天肩髃穴+曲池穴+神阙穴+曲池穴
24-30天风池穴+悬钟穴+神阙穴+身柱穴
31-37天腰阳关+三阴交+神阙穴+肾俞穴
38-45天太溪穴+神阙穴+大杼穴+飞扬穴
46-53天神阙穴+胆俞穴+阳辅穴+中脘穴
按语
注意保暖。食用高脂肪类(肥肉、油)、海产品类(海鱼、海虾、海带)及过酸(鸡、鸭、鱼肉、蛋、花生、白糖)过碱类食物可加重症状;薏苡仁、豆腐、山药类食物有助于本病疼痛缓解。
案列
张先生,男性,28岁
主诉:3年前患两胯关节疼痛,行走不便,病情时轻时重,一年前病情加重,在医院经X光发现胸7~9椎、腰椎关节骨化,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强直。
现症:全身多数关节痛,项强不能转动,脊柱不能弯曲,张口困难,两臂上举受限,连起床、穿鞋袜均需别人帮助才行,纳差,头晕,失眠,大使干燥,每3~4天解1次,平时体表总是干燥无汗,畏寒。
足贴贴敷:处方见上表中,
1-7天中脘穴+足三里+神阙穴+环跳穴
8-15天阳陵穴+神阙穴+风市穴+申脉穴
16-23天肩髃穴+曲池穴+神阙穴+曲池穴
24-30天风池穴+悬钟穴+神阙穴+身柱穴
31-37天腰阳关+三阴交+神阙穴+肾俞穴
38-45天太溪穴+神阙穴+大杼穴+飞扬穴
46-53天神阙穴+胆俞穴+阳辅穴+中脘穴
贴至1个月余,大便已不干,脊柱部贴时已不痛并感觉刺痒,贴敷后活动度可有轻度改善,贴敷至2个月,张口及咀嚼继有好转,但天气冷时仍感觉全身关节疼痛加重;贴敷3个月时,颈项已能随意活动,脊椎关节肿粗、强直改善,自觉体力增长,已能自行外出活动;贴敷至4个月,两肩己能平举,畏寒症状消失,任脉触痛显著好转,全身间断有汗出,贴敷至6个月,因天气转冷,全身关节疼痛加重,活动受限,但较往年此时节症状为轻,多贴敷痛处及涌泉穴,贴至7个月余,背部能前后俯仰,咀嚼时能张大口,可以自己坐卧、穿鞋袜、行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