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
那么面对霜降昼夜温差大、干燥的特性,我们该如何起居养生呢?一起来听听重庆两江二院中医疼痛康复科专家的建议吧!
生活起居在睡眠方面,《黄帝内经》里提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一点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要早一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
睡眠时卧的方向上,古人提出“秋冬向西”的观点,如《千金要方·道林养性》里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饮食养生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到了,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天气将由凉转冷,应注意防燥、防寒、防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两江二院中医疼痛康复科专家建议,霜降时节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调养宜平补,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玉米、萝卜、秋梨、百合、蜂蜜、牛肉、鸡肉、泥鳅等。
1、霜降三防要做好(1)一防秋燥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
(2)二防秋郁
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
(3)三防秋寒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最好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尤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2、“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3、滋阴润肺宜“平补”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
秋燥时节,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过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4、饮食锻炼两相宜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天凉夜长,人的食欲大开,夜里休息也舒服,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容易超过热量消耗,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如果不加以调整,经过秋、冬两个季节,人就会胖很多。年复一年,人就会很快“发福”起来。
因此,对于爱美的年轻人来说,大快朵颐贴秋膘的时候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艾灸养生秋霜已落,阳消阴长,人体容易阴虚疲乏,而艾灸可以通经络、调阴阳、补正气,正是霜降养生之道。两江二院中医疼痛康复科专家建议,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艾灸穴位及操作方法如下:
艾条悬灸每穴15-20分钟左右,隔物艾灸仪每穴可40分钟左右,隔姜灸效果不错,每次可以灸3-5壮;霜降期间可以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主要看体质和病情,尽量坚持一个疗程,也就是10次左右。
1.涌泉穴
灸涌泉穴是关键。涌泉在脚心,是人体最低的位置,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可滋阴降火安眠,也就能缓解鼻干症状
位置:在足第二、三趾根部与足跟连线中上1/3的凹陷处。
2.肺俞穴
肺俞穴是养生保健第一要穴,它可反映肺脏的气血盛衰及功能状态,炙此穴可调节脏腑功能,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阴阳、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位置:在人体的后背部,准确位置在人体的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总共得有两个。
3.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炙此穴适用于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位置: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4.中脘穴
任脉之穴,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主治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位置:在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中央上4寸。
重庆医院中医疼痛康复科,在中医理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可根据实际为您提供专业的艾灸、针灸、推拿、火罐等多种中医理疗方式。如有需要,欢迎至两江二院中医疼痛康复科(-)咨询、就诊,医护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
科室简介
重庆医院中医疼痛康复科现有医护人员17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科室拥有全自动电脑电动牵引床、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蜡疗机、药物超声透入仪、中频治疗仪、起立床、四肢联动训练仪、肢体气压、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体外震动排痰机、吞咽功能治疗仪等康复治疗设备。科室常年开展采用传统中医药、针灸、推拿、小针刀技术、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皮内针、艾灸、火罐、神经阻滞等方式结合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运动疗法及康复护理技术,对多种急、慢性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偏瘫、颅脑损伤、脑卒中等疾病有广泛临床疗效,受到患者一致好评。咨询-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健康传播,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END作者:李娟音频:李娟编排:张淑敏初审:杨常礼终审:王心玉—活动通知—医院转型升级,医保报销起付线低至元起!
两江新区百姓有福:二院推出“免费出诊”急救电话!!!
新冠疫苗加强针来了,我们一起继续苗苗苗苗苗!
两江二院血液净化中心10月8日正式开诊!家门口做透析不折腾!
—健康科普—手腕酸胀疼,是不是鼠标手?到底该怎么办?
关于肥胖的所有疑问,这篇文章一网打尽!
请收好,此中医药方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总是肩酸、僵硬,小心肩周炎!这样做肩膀马上舒服!
—榜样力量—
最美“疫”线风景
疫情防控战场上的侦察兵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疫情防控“亲兄弟”,挥洒汗水当先锋—记两江二院“刚强”兄弟
愿做一颗平凡的螺丝钉—水电工杨师傅的十年
健康两江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