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正趴在电脑前研究着那些没有情节只有骨与肉的片子。
从外院转过来一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面色灰暗的患者躺在病床上一言不发。
这是一名60岁的尿毒症患者,因为恶心、腹泻、乏力两医院,医院检查后发现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所以转诊而来。
尿毒症三个字看起来很平常,但在它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不幸,是一个生命的顽强挣扎。
尿毒症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大多会因为合并多器官衰医院拒诊或者建议转诊。
甚至会因为长期的病痛折磨,而不被家属重视。
送患者过来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她是患者两名女儿中的一个。
从她说话的口气中我便可以得知其是一个不好对付的角色,不要说我太武断,察言观色是急诊科医生的基本功。
果然,这位女儿拒绝在急诊进行一切检查治疗,要求直接住院。
而此时的患者生命体征并不稳定,血压超过/mmHg,心电监护上甚至出现了短阵室速。
进行了对症处理后,我又请来了心内科医生会诊,会诊医生也是建议先稳定生命体征,复查相关指标,稍稳定后考虑住院。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患者的女儿身上只有五十多块钱!
因为患者有着医保卡,有着明确的身份信息,也有着家属,所以并不符合开通绿色通道。
她打电话给自己已经在睡梦中的姐姐,医院来,却给姐姐直接挂断了电话。
“我有九百多块钱现金,你可以用支付宝来换。”最后没有办法我只能忍痛将自己的私房钱捐献出来。
因为一旦这些现金被变换成电子货币后,我将再也无法隐匿它们了。
抢救室里另外一位照看病人的家属好奇的问:这是你家的亲戚吗,你还借钱给她?“。
其实这种事情在急诊是经常发生的,我也经常借钱或者换钱给病人:”不是我亲戚,家属没带现金和银行卡,我换点钱给他们。“
后来患者被收进了心内科病房,原本这件工作中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就这样很快就会被我遗忘。
但是,几个小时后,在我准备下夜班的时候。
这位不好说话的女儿却做出了一件让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她给我送来了早饭:一碗稀饭,一根油条,一颗茶叶蛋。
“不用,我一会去食堂吃饭!”
“没关系,你辛苦了。熬了一晚上,那还有力气去食堂。”
将早饭搁下后,她便充满离开了,只留下内心满是感动的我继续诊治着其它病人。
我只是做了一件举手之劳的事情罢了,却换来了家属的感谢和回报,实在超出想象,让我意外。
同样在那个夜班,还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动。
一位老人因为咳嗽、气喘三天在深夜来到急诊,诊断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在这个季节里,因为温差较大、雾霾严重等各种原因,很多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老年人都将度日如年。
然而这位气喘吁吁的老人的一个举动让我内心感动,我突然伸出手将我头发上的灰尘扫去。
后来我才发现,是因为天花板上渗水,一些石灰膏散落在了我的头发上。
这一个夜班,在这位老人之前,我已经诊治超过89个病人,他们没有一个人提醒我头发上的异物。
而这位老人不仅提醒了我,而且伸手为我拂去了散落的异物。
是前面89个病人没有发现吗?
我想肯定不是,他们之所以没有提醒我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与他们无关。
当然,人世间是千奇百怪的,每一个人也都有着不同的思维。
所谓善恶美丑其实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甚至是没有明确分界线。
一个上呼吸道感染的男性患者来到急诊,要求开一种叫做罗红霉素的抗生素。
不巧的是药房刚好缺货,而补充的药物还在运输的途中。
我只好告诉他:”现在药房缺货,可能要等四五个小时之后才能有货,你可以去XX医院购买!“
但是,患者的一句话却又让我沉默了:”你为什么非要我去社区买,我怀疑你们是不是有不正当的往来?“。
大叔,你是不是电视剧看多了?
当然,我并没有理会他,也只能权当做没有听见这句话。
因为如果和这种人辩论下去只会有一种结果:越辩越黑!
下夜班后,赵大胆告诉我:“不要为了一颗树放弃整片森林,不要为些许的恶而忽视全世界的美好!”
昨天,有人留言问:我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医生?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多次回答过,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