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化验报告怎么看

类风湿关节炎化验检查包括哪些?

(1)血常规、尿检、肝肾功能检查是必需的,它有助于病情分析。而肝肾功能又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损害和用药前后比较打下基础。

(2)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它们是测试风湿病和关节炎活动程度的比较可靠的方法。如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血沉增快;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则血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X线片检查:因受累部位、病变轻重和病程的不同阶段而有差异,这个医生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定。

(4)类风湿因子检查,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中呈阳性。类风湿因子滴度越高,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

化验单上的ABCD字母,各项数值代表啥?

(1)诊断性指标

诊断性指标主要是判断你是不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波形蛋白抗体(抗MCV)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这四种。

一旦这四种抗体中一种或几种都是阳性的时候,就需要怀疑或警惕是否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当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验项目来看。这些项目仅仅说明你是否是患了类风湿关节炎,但和疾病活动度往往关系不大,患者朋友并不要指望这些指标转阴,也并不需要定期复查这些项目,因为它的阳性,往往会跟着你一辈子。

顺便说一句,很多患者朋友喜欢盯着“类风湿因子”看,是高了?还是低了?追问我们医生“降了没有?”,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的意义远远没有后文提到的血沉、C反应蛋白大。

(2)活动性指标

一般确诊了类风湿关节炎,你就要进行治疗,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关节破坏。血液中的血沉、C反应蛋白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疾病活动度的指标,了解这两个指标就可以指导医生更好地进行治疗,加减用药。这两项指标,需要定期复查和检测。

(3)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主要是指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比如白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这是由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都可能会造成血液系统损害,或肝肾功能损伤。虽然仅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很可惜的是,医生无法预知是谁,或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所以这些项目必须定期检测,这也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一般情况下,在服药治疗2周左右就需要进行复查了,之后等服药时间稳定后,最长可以3个月复查一下。

(4)伴随疾病指标

什么叫伴随疾病指标呢?这个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实际指类风湿关节炎有时候会存在伴发疾病,比如干燥综合征,那么这时候就需要筛查ANA抗体谱、ANA定量等以期早期发现。

除此之外,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需要排查肝炎、结核等感染病,不然用药会有风险,所以医生在用药前也往往会筛查乙肝、结核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慢性疾病,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可控可治。但这些都需要有条不紊的定期随诊,定期复查。

医院温馨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个人防控,要做到:勤洗手、勤消毒、保持房间常通风!外出必戴口罩,避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paixg.com/gjyzz/9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